三江普济桥

普济桥——又名孝庙桥,建造于明正德年间(1505——1521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该桥是景区中唯一保全有关公、文曲星、魁星和土地神四种宗教元素的桥梁。它连接岩寨和大寨,桥长50多米,宽4米…...

2020-08-10 11:25:22

马安鼓楼

马安鼓楼——四边形7层檐,楼高12.6米。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985年进行过维修。该楼边数的偶数与檐层的奇数相结合,体现出侗族建筑阴阳和谐的原始宗教观念。门楣上的乾坤卦反映了侗族社会追求天地合一的朴素…...

2020-08-10 11:25:18

平寨鼓楼

平寨鼓楼——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鼓楼面阔三间,是中间重檐的悬山顶形式。这是侗族鼓楼建造的最初形态,是目前三江境内保存较为古老的鼓楼之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平寨动工兴…...

2020-08-10 11:25:14

岩寨鼓楼

岩寨鼓楼——岩寨老鼓楼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932年曾经做过一次大修。2005年,为了增强村民的内聚力,在原老鼓楼的基础上扩大修建一座新鼓楼。该鼓楼高近三十米,檐层15层,由四根主柱和十…...

2020-08-10 11:25:05

侗家吊脚楼

景区里有体量宠大的吊脚民居,都是源于百越“杆栏”木结构建筑,俗称吊脚楼。景区里的这种吊脚木楼,代表了侗族群众生活起居的居住文明,侗族的房屋吊脚楼都是用杉木建造的,它和风雨桥、鼓楼一样都是侗族木构建筑艺…...

2020-08-10 11:25:01

东寨飞山庙

东寨飞山庙——唐末五代时期,侗族社会从原始氏族社会直接跨越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而以血缘为基础,以地缘为纽带的款组织也正式成型并得到长足发展,达到了极盛时期。这时期侗族“飞山王”杨再思经营飞山时,偏安…...

2020-08-10 11:24:56

闽粤会馆

闽粤会馆——闽粤会馆,又名天后宫。它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一个在此经商无后代的薛姓老者花银数千两独资修建的,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会馆按福建漳州一带的天后宫建造,坐西朝东,西为正殿,东为前殿,南北为厢楼…...

2020-08-10 11:24:40

治定门

治定门——北门位于丹洲城墙的北面,名曰治定门,城楼名曰北帝楼,丹洲城墙四门与城墙作为一个整体,建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万历二十年竣工。治定门是四城门中仅存的明朝古建筑。明朝桂黔边界地域多属大…...

2020-08-10 11:24:34

欢雷门

欢雷门——欢雷门面向正东,俗称东门,东门由城门和城楼两个部分组成,下层为门,上层为楼。门有砖石门洞和厚杉板门,门洞深一丈,高九尺,两扇优质杉木门,厚五寸,每扇重约250公斤,非常牢固,城楼建在城门之上…...

2020-08-10 11:24:32

丹洲书院

丹洲书院——书院开始于明万历年间任怀远(三江古称怀远)知县的苏朝阳时期,苏朝阳在完成县衙及城墙工程后,又盖了文庙,当时官办教育就在文庙中进行。由县衙从外地请来教师任教,教学内容多为传统的四书五经。清道…...

2020-08-10 1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