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交口非遗线上展,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2020-06-13 11:57:36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作者:交口文旅公共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交口文旅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输入

今天是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是弥足珍贵的“活”文化,为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交口县文化和旅游局特开展“线上非遗展”让广大群众了解非遗、走进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

交口根雕

交口根雕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根雕艺术不完全是人工所致,而是“天人合一”、“与天同创”的艺术,具有一种天然的情趣,可以说是天趣,根雕艺术在我县具有鲜明的特色,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地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展现我县文化创造的典型性、代表性,具有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对于研究晋西一代的人文、地理以及社会文明发展史有重要的价值。

交口刺绣

交口刺绣,历史悠久,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交口刺绣融入了中国刺绣的技法精华,并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已成为一种构图雅致、绣工精细、针法多样、色彩富丽的完整艺术。交口刺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陈了大量的文化史料、文化遗存和传说故事,为其增添了厚重的文化魅力,成了交口活的历史沿袭。

民间传说《张四姐大闹温阳县》

民间传说《张四姐大闹温阳县》的故事发生在交口县境内,今温泉乡温泉村一带,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地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对于研究晋西一带人文、地理、以及社会文明发展史有重要的意义。故事有众多的现存实物为证,故事中的村名、地名、甚至崔宅都是帮事发生地的真实姓名,这也是该故事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

交口八音会

民间音乐“八音会”也叫佛教音乐,流传在交口县水头镇、石口乡、康城镇,以交口县城为中心的三个乡镇,交口县盛行的“八音会”,其乐器由唢呐(二碗子)、海笛、笙、笛子、管子五件吹奏乐器和铙、跋、手鼓三件打击乐器组合而成,并有云锣、手铃、小叉(掴掴)为辅助打击乐,“八音会”演奏极具特色,把佛教的“空空”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让闻者的思绪随着乐曲的美妙变化而不禁此起彼伏,一曲方罢,余音绕梁。

交口布画

交口布艺,是几千年来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交口布艺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清朝年间,布艺已遍及交口各地,“母女相传,邻亲相授”的传艺场面随处可见。广大妇女既是欣赏者,更是参与者和创作者。只要走进乡镇,走进农家小院,无论是传统的砖窑洞,或是瓷片净亮的小平房,还是新农村建设的气派堂皇的小二楼,门上都挂着一幅幅五彩鲜艳的布画门帘,有“万事如意”、“幸福家庭”,有“富贵平安”、“连年有余”。挑帘进门,一件件精美的物品,展现在眼前,铺盖罩、隔间挂帘、沙发垫、鞋垫,件件物品既是生活实用品,又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工艺品。

广武庄二月二民俗活动(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流传在交口县水头镇广武庄村,

据传说,二月二龙抬头就起源于西汉时期刘秀在广武庄掷杖成龙的典故。每年的二月初二,全村人都要到龙树下焚香上供品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广武庄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二月二民俗活动寄托了全体村民祈龙赐福,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是我县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交口吐京羊皮鼓舞


交口吐京羊皮鼓舞,是表现当时吐京人祭祀、求神、祈雨、驱邪、安神、战争、劳作、庆丰收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渊源于道教文化,是综合了匈奴文化、汉族文化、和早期本土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而形成的载歌载舞的演艺形式。

七言诗句式的《白牡丹传奇》

《白牡丹传奇》在交口县境内流传甚广,交口县白牡丹洞遗存的明代万历年间重修白牡丹洞碑刻记载,唐朝时白牡丹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了,据传说,当时战乱纷纷,牡丹洞一带老百姓食不果腹,饿殍遍地。牡丹便将自己的银子,在夜间偷偷地送给老实巴交的石长荣,石长荣按照白牡丹的意愿,公道地分给了贫苦人。日久天长,周围百姓都知道石家来了牡丹神,纷纷前来石长荣家领取神赐之银,同时也跟随石长荣来牡丹洞祭拜白牡丹。玉皇大帝闻听牡丹经历和作为,大为感慨。改原来的朝阳洞为牡丹洞(现交口境内),定牡丹花为世间花王,命其夫王睿为护花使者,日夜守护在牡丹洞旁。


交口剪纸

交口剪纸在交口县境内流传甚广,在老一辈人的眼中,剪纸是喜庆的象征,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等处,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剪纸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在2020年“抗疫“”队伍中传统剪纸不落伍不掉队,紧跟时代脉搏,以其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鲜明特色生动刻画了白衣天使、蓝衣卫士等逆行者的战“疫”点滴。

交口烫画

交口烫画艺术是一种民间艺术,它根植于民间,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以烫画本身既受到农民的喜爱,又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当代烫画发展到丝绢、宣纸上,形成类似于国画的艺术品。据史料记载,烫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传,逐渐形成多个派系。近年来,国家对非遗文化非常重视,交口烫画艺人沿袭前人的传统技艺,结合现代技术,推陈出新,使烫画技艺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山核桃工艺

交口县山核桃工艺品主要有:方鼎、圆鼎、赏瓶、梅瓶、如意、转运球、小饰件等,山核桃工艺品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珍品。以交口野生山核桃为原料,天然的野生山核桃,花纹优美,形态各异,色泽自然,风格古朴、质地坚硬,利用其花纹、形状、色泽的自然形态,经过精选、裁、定型、磨、抛光、粘接 细雕等几十道手工工艺程序,加工制作而成。核桃是吉祥之物,核字谐音和(合),它代表着和家幸福、平安,和美生财,逢凶化吉,表达了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保护非遗 人人有责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伟大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华文明作为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民族智慧的结晶、精神和情感的记忆,是建设现代幸福生活的基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濒濒告急,令我们为之痛心、为之焦虑。


今年的文化遗产日不同往日,疫情肆虐,但是中国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县文化和旅游局倡议:保护非遗,人人有责。

交口文旅公共服务平台



● 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张龄芳

责编:范晓娟

我知道你在看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