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市政和县交通概况

2019-10-20 21:35:3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古道

  中国小康网 政和县古道因受地理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普遍路面狭窄,高低不平,不通车辆。通往府县的大道路面宽1米左右,通往乡村的小路路面宽0.3~0.6米。县际古道有7条:

  政和至寿宁。为官府正道。由政和城关经稻香、外屯、湖屯、黄坑、黄岭、新康、牛途,达寿宁县的南溪,全程140公里。

  政和至松溪。为官府正道。由政和城关经暗桥、梅坡,过寨岭隘,抵松溪的茶坪,达松溪城关,全程25公里。

  政和至建瓯。为官府正道。由政和城关经官湖、桐岭峡、富竹庄、际下,越金华隘入建瓯县界,全程33公里。

  政和至屏南。为官府偏道。由政和城关经林屯、樟口,越九龙岗、茶林、大溪、杨源、上庄、深洋,抵达屏南,全程100公里。

  政和至周墩。为官府偏道。由政和城关经东峰、外屯、稠岭隘、下园、镇前、泗桥,抵宁德县周墩,全程60公里。

  政和至浙江庆元。为官府偏道。由政和城关经稻香、铁山、江上、岭腰隘至浙江省境,过安溪、菊水,抵浙江庆元县,全程80公里。

  政和至建阳。为官府偏道。由政和城关经西津新口、护田、东平、界溪、岭根,抵建阳县焦坑,全程140公里。

  政和县自古村落分散,古道纵横交错。因一年四季降雨频繁,大多古道为石头路,路面铺上杂石,陡坡处铺成石级,三五里路建一个避雨亭,有的桥梁上面加盖屋面;供行人避雨,也保证桥梁经久耐用。路亭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长方亭、八角亭、六角龙凤亭、椭圆石狮亭、圆形蟹口亭、龙角亭等。民国时期全县有古路亭431个。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修建公路拆除一部分,道路改线荒废倒塌一部分和少量新建一部分,到1988年,全县共有路亭百余个。

  航运

  政和县仅有松溪自古可通小木船。松溪航道在县境内的航程为13公里,其中常口到西津10公里、西津到新厂3公里。明时,曾在西津设一码头牌坊。清嘉庆年间,朝廷在西津码头设有船差一职。

  新中国建立后,县人民政府逐年拨款整治河道,使航道保持5米宽、0.6~0.8米深。1965年,重修西津码头,宽20米,高10余米,临河铺设石阶36级,供过往船只停泊、装卸货物。1968年后,随着公路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水运锐减,航道逐渐荒废。

  省道

  赛浦公路:起自福安赛岐港,经周宁县、政和县、松溪县,迄于浦城县城。全线长236.25公里,是横贯闽东北,联接闽浙赣三省的主要公路干线,自80公里100米处进入政和县境内,经郢地、镇前、外屯、稻香、城关、寨岭,于149公里处出界进入松溪县,政和县境内长65公里。政和县负责施工境内53.27公里路段,于1958年7月动工,1959年4月竣工。国家拨款216.40万元,政和县投工125.66万工日。通车后,经多次改造、养护,达到三级公路标准,据1988年设点测试,昼夜最大车流量达1221辆次,为原设计的6倍多。

  瓯政公路:起自建瓯县城,经东峰、川石、西津,至政和县城止,全长89公里,境内长20公里。民国28至31年,完成土方工程;民国36年因筹建浦(城)福(州)线,公路基废弃造田;民国37年复建政和县境内城关至西津的土方工程。1957年3月,全县组织民工和机关干部职工参加修建政和至西津路段。1958年11月竣工通车,列为县道。1962年11月,省森工局补助18万元,修建瓯政路伏演至铺前3公里路段;1967年6月至1968年3月,省公路局投资61万元建成西津公路大桥。瓯政公路经多次修整,于1968年4月全线通车,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列为省道。

  稻安公路:起自政和县稻香赛浦公路的132公里868米处,经铁山、江上、岭腰,至浙江省庆元县安溪镇止,县境内全长22公里,是通往浙江省的一条重要公路。稻安公路于1959年底开工,1973年10月竣工通车,前后历时15年,分四期施工。第一期,1959年冬至1960年春,由铁山公社组织沿线农民投义务工修建,开通稻香至铁山4.69公里。第二期,1962年6月至1963年4月,续建铁山至江上5.28公里,由铁山公社组织民工修建。第三期,1965年至1970年,由省林业厅投资,续修江上至岭腰8.75公里,由省建设兵团15团3营施工。第四期,1970年5月至1973年10月,由松政县革命委员会组织民工续修岭腰至安溪段的3.28公里的路段,由地区公路局拨款2.45万元,林业局拨款2.46万元。稻安公路经多次整修达四级公路标准。

  大镇公路:起自古田县大桥镇,经屏南县、政和县的上庄、杨源,至镇前牛迹洋止,与赛浦公路相接,总长107.4公里,县境内全长25公里,是闽北通往福州的主要公路。1969年3月,政和、屏南两县联合组成“0195工程指挥部”,负责组织修建双溪至牛迹洋段39.7公里,由省公路局第一工程队负责施工,政和县动员0.57万多个民工,并向福鼎县招收民工240人上场,1969年5月全线动工,1970年6月竣工通车,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工程总造价262.52万元,全部由国家拨款。1983年,省公路局把大镇线改为安嵩线,列为省道。1988年,经设点测试,昼夜最大车流量1100辆次。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