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这座城市不变的情怀

2020-09-24 08:00:00 来源:如东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微信图片_20200923144440.jpg

(全媒体记者 曹雯雯)近年来,我县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成色不断增加,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准文明交相辉映,正逐步成为品质之城、幸福之城。通过持续深入的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这座城市多年来始终不变的情怀。

如东之仁:把“人”摆在核心位置

三号街区,是如东县城仅存的历史文化街区。

它位于老城区的中心地带,从北宋延续至今,原生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古石板街等11处文化遗迹,透露着浓浓的历史信息和老掘港味道。曾几何时,这里却成了典型的棚户区,人员密集、设施老化、环境恶劣。

三年前,如东启动三号街区保护性改造工程。根据规划,整个街区内部为延续原有历史街区肌理的核心区,既保存城市记忆,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又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并以商业、办公、公共服务为主要功能,包括文保建筑、石板街及两侧商铺、历史风貌街、社区幼儿园等;外部则是以市场、酒店功能为主的外围风貌区,既完善了休闲旅游度假功能,又满足了三号街区未来的发展需求。

仁者爱人。如东在文明创建中,始终把“人”摆在核心位置,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是这座城市的初心与使命。在对老旧街区的改造中,不破坏民居风格,不损害群众利益,顺应城市肌理,有机更新。三号街区、栟茶古镇等历史街区经过更新脱胎换骨,古老与时尚,繁荣与优雅,在这里汇聚,水乳交融。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城市文明的提升,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

如东以三年为期,推进“城建大会战”。在新城区,通过实施青年公园、浅水湾北侧公园、“三河六岸”整治等“一揽子”项目,逐步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在老城区,则按照“盘活老城、功能置换、细微修缮、绿色循环”的理念,于细微处更新改造,既擦亮“面子”,又充实“里子”,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通过雨污分流、弱电入地等基础设施改造,治理“污、堵、脏、差”,实现“微提升”;通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双替代”等,完成沿街外立面改造和路面铺设,实施“微改造”;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增绿补绿”,美化变电箱,建设小游园,打造“微景观”。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不能成为“被文明遗忘的角落”。

从2018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拉开帷幕。仅今年,就重点推进了40个村(居)生态河、15处易腐垃圾处置设施、75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0座农村公共厕所、15个美丽乡村、16个绿美村庄等示范村建设。如今的如东农村,既有都市的整洁便利,又有田园的风光旖旎,曹埠镇上漫社区党委书记朱广明感慨地说:“房前屋后干净了,居住环境舒适了,村民们的精气神也越来越好了。”

如东之智:德治为经法治为纬

今年4月,江苏省委宣传部通过信息云技术,联合发布第九批(第二期)在战“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如东洋口镇闸西村“95后”志愿者于鑫慧获评“最美青年抗疫先锋”荣誉称号。

2月中旬,于鑫慧独自一人从南通出发,坐火车、搭出租、蹭救援物资车、步行,辗转22个小时,成为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康复隔离点的医护志愿者。在康复隔离点,她像亲人一样照顾隔离康复患者,一干就是55天。这位年轻的姑娘用善的信念,无私的奉献,让如东这块道德高地绽放出夺目光彩。

其实,崇德向善的传统,在如东由来已久。迄今为止,如东已有22人(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年年不缺席、门门不缺位,门类、人数均在全省名列前茅,被中国文明网誉为“中国好人如东现象”。

有人说,看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要看它对待外地人的态度。

重庆市云阳县打工妹胡景琼在如东突发癫痫、没钱医治,苴镇街道金凤村徐文兰(化名)及时相助,让她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情,她告诉家人:“这儿有个‘徐妈妈’救了我的命,我要对她好。”

抗疫期间,面对滞留在如东的湖北人,如东人不但没有排斥,而且周到安排吃住、暖心安慰。疫情好转后,各镇区、企业第一时间包车,免费接湖北籍员工返岗就业。

创文因“德治”直达人心;“法治”则为创文蓄力赋能。在如东,70多家文艺演出团体活跃在乡村大地,他们把法律法规变成乡亲看得清、听得懂、记得住的节目,解决了普法对象难集中、普法时间难安排、普法内容难理解的问题。

让群众心中有法,遇事更找得到法。如东在242个村(社区)建立起法律顾问便民服务微信群,近百名法律顾问活跃其中,让群众有理不吃亏。“遇到邻里纠纷、事故赔偿等等,村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按法律办事。”新店镇祝套村党总支书记潘亚军说。目前,如东一半左右的村(社区)被命名为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以德治城与依法治城,并行不悖。德法兼治的背后,是如东积极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对精神文明建设支撑保障作用的良苦用心,也是如东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智慧呈现。

如东之勇:与时俱进追逐文明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

如东从不畏惧创新。从革命年代的红色之城,到而今的文明之城,浩浩南黄海,始终与历史的潮流相拥相推,滚滚向前。

在文明城市的建设中,如东新招频出:发动全县18万名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周周行,志愿服务当先锋”主题系列活动,提升服务群众水平;推出《市民文明行为20条》,邻里和谐、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孝道传承成为城市新风尚;成立美德基金,出台《道德模范培树工作制度》和《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让好人有好报,让善行更易行……

上下同欲者胜,万众一心者兴。

公共场所的“超宽一米线”,中小学校的“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新一代”,遍布城乡的“防疫有我 爱卫同行”……新冠肺炎疫情虽猛,如东人保护健康的招数更多。得益于文明建设的久久为功、不断创新,如东在抗疫中的成绩相当亮眼。

如东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破与立的拉锯战中实现着城市质变。今年,如东又制定了一个新目标:通过实施10大类30个民生实事项目、5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养“双提升”,推动更高水准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走向深入。

更高、更强、更好,这就是如东永不停歇的文明追求。

如东人民的情怀,在文明创建中坦露无遗:仁者不忧,忧只忧天下苍生;智者不惑,以德赢天下以礼得人心;勇者不惧,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而这,正是“厚德笃行、扶海越江”新时代如东精神的生动注脚和实践样本。

一座有情怀的城市,必定不断奔跑,永不停步,也必将走得更远。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