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娟:涓涓细流润人心 扶贫路上献青春

2019-11-18 15:33:52 来源:人民网 作者:袁永强 吴双 曹磊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袁永强 供图

  “你那么忙,又来看俺啦!”“晌午了,吃了饭再走!”。每走访一户,贫困群众都热情地和于长娟打着招呼。

  于长娟,是南阳宛城区红泥湾镇红泥湾村支部副书记、扶贫专干。经常扎着简单利索的马尾辫,笑声爽朗、说话快言快语的她,处处显露出善良直爽、雷厉风行的性格。跟着于长娟到红泥湾村贫困户家中走上一遍,所见所闻的是她跟贫困户之间宛若家人的亲昵互动和结下的深厚情谊。

  人往一线冲,用“铁脚掌”丈量民情

  红泥湾村有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99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47人。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扶贫专干,于长娟坚信“只有多接地气,工作才有底气”。为了理清脱贫思路,她一头扎进贫困群众中间,下田间,走地头,到家中,走访掌实情,求意见。为了识别更精准,脱贫程序更完善,于长娟决定“厚积而薄发”。为了能够准确掌握贫困群众的思想动态,她无数次到贫困户家中实地走访;为了确保档卡表册数据无误,她在无数个夜晚和大家一起在贫困户家里、村里核实一个个数据;为了确保帮扶取得实效,她和村班子一起研究帮扶措施,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

  截至目前,红泥湾村的23户贫困户,实现到户增收、小额贷款全覆盖;9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7户7人贫困人口享受五保待遇,16户40人贫困人口享受低保待遇;协助9名贫困人口办理残疾证,享受到残疾人补贴;发动2家企业为贫困户提供17人的公益岗位,为4人安排中原农险宣传员、4人安排村公益岗;11名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教育补贴;17户贫困户享受到七改一增政策。由于经常帮助贫困户办事,在贫困户眼中,于长娟理所当然是他们有事就找的“娘家人”。

  心中一团火,用真心感知冷暖

  “要坚持把脱贫攻坚放在第一位,把贫困群众的困难牢记在心头,把贫困群众的冷暖和疾苦牢记在心头,尽力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于长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谁家的房子需要维修,谁家的孩子上学有困难,谁家需要介绍去务工,谁家的老人该去拿药了…… 于长娟对每户贫困户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全村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她都了如指掌,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进行帮扶。贫困户张云平的孙女户口不在本镇,残疾补贴落实困难,她数次奔波,到其户口所在地协调办理,终于得到及时落实;贫困户赵荣峰患精神病,发作时没人敢近身,她不惧风险,协调帮助为赵荣峰改造住房,改善居住环境,给他送去棉被及生活用品,使赵荣峰精神逐步好转;贫困户需要做残疾鉴定,行动不便,她帮助找车辆,跑前跑后照顾……等等事例不胜枚举。

  为民一片情,用初心勇担使命

  在红泥湾村委办公室,一盒盒整齐规范的档案是于长娟日夜加班的见证;一叠叠准确的数据信息报表,是她一遍遍认真核对整理的结果;一张张鲜活的图片,是她入户走访与贫困群众拉家常的见证……于长娟的家中,有年迈患病的父母,还有患有老年痴呆的公公需要喂饭,自己孩子年龄幼小需要照顾,但在家庭和扶贫之间,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无暇顾及家庭。她说:“脱贫攻坚是一场只能进不能退、只能赢不能输的硬仗,咱必须打赢!既然选择了当这个扶贫专干,我就得为贫困群众负责,咱村的贫困户不脱贫,我就一日不离岗”。经过于长娟坚持不懈地努力,2018年底,红泥湾村11户15人光荣脱贫,每户在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人均纯收入均不低于3400元,高的达到10000多元。今年,又有5户14人即将进入共荣脱贫户行列。红泥湾村先后被镇党委、政府被评为“扶贫工作先进村”“党建助脱贫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她个人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就这样,于长娟用汗水和艰辛换来了贫困群众的信任,用真心真情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微笑。她瘦了自己,黑了皮肤,将无悔的青春汇作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贫困群众的心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