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移民李建军:“鸽大王”的创业路“发家史”

2019-12-09 21:40:15 来源:人民网 作者:时岩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李建军通过移民扶持资金养殖白鸽致富,带动周边100多户贫困户脱贫。 康帆 摄(资料图)

  “党的好政策,让我提前奔了小康。日子得劲,天天像过年!”近日,在河南省淅川县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鸽大王”李建军在小院拉了张小板凳坐下,兴致勃勃讲述自己的“发家史”。

  李建军祖籍不在当地,而是淅川县香花镇柴沟村人。那里,是个拥有3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世代依偎于峰峦起伏的南山,出门可见烟波浩渺的丹江湖,全村1000多人有的爱上山采药,有的爱下水捕鱼,生活也算悠闲。

  2009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搬迁工作启动,搬迁涉及淅川县11个乡镇、184个行政村、1276个村民小组。根据规划,搬迁分两批实施,柴沟村是第二批移民搬迁村。

  2011年6月25日,滚滚车尘中,柴沟村786名乡亲,挥泪告别故乡。车队翻南山,过丹江,颠簸70多公里,来到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李建军没有想到,这里竟会是他新人生的起点。

  新村新分地,很快流转出去,每亩每年500元租金。不久,李建军又被公司聘任为工人,地还自己种,每天能拿80元工资。外地务工的儿子也回到县里,在亲朋资助下办起修车厂,每月收入3000多元。

  新生活不能满足现状,日子还得“越过越红火”。2012年5月,在财政扶持、品牌认证奖励、基地建设奖励等扶持下,柴沟村支书刘英文带着李建军等几个人,辗转邓州、十堰等地考察养殖市场。

  考察回来,村里决定发展鸽子养殖。多方争取,项目获得1200万元产业发展经费。忙碌不停,几个月后,62亩的养殖小区,24个养殖大棚拔地而起。

  外出取经学习是“软件”,养殖小区建成是“硬件”。万事俱备,李建军正式创业。2013年初,李建军拿出多年积蓄,又向亲戚借了一部分,投资15万元承包起一个大棚,配上标准化鸽舍,买进600对鸽子,开始养起了鸽子。

  生意出奇的好。订单足、来钱快,每当走进鸽房,看着雪白的鸽子上下雀跃,李建军就止不住暗自窃喜。

  然而好景不长。2013年,只顾着跑市场,疏忽了防疫,一大批鸽子得病死掉,李建军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

  那一年,李建军亏损了7万元。

  2013年冬天,已近花甲之年的李建军,决定从认识键盘开始,学习上网研究养鸽技术。互联网是个大平台,经过一番刻苦钻研,李建军的养鸽技术飞速长进,客户也越来越多。2014年,他的鸽子又俏销起来,鸽蛋最高卖到3.8元一只。

  那一年,李建军还清了所有债务。

  儿子劝李建军安享天年,但他却想专下心来养鸽子,几年下来,他养殖的肉鸽存栏量达到12000只。

  自己日子红火,一起搬来的乡亲,还在为生计奔波,李建军心里不是滋味。“养鸽子能让我富起来,也能让他们富起来!”打定主意,李建军成立了养鸽合作社,拉着乡亲们入股。专业人干专业事儿,合作社聘请专门管理人员,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几年过来,每户年净收入都在十几万元以上。

  如今,村里通了沼气,建起无公害蔬菜基地、养猪场、猕猴桃等基地,务工、增收机会越来越多,人均收入已达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也达到80万元,村民每年都有红包领。仅今年,新村又多了20辆轿车……

  讲完发展的故事,李建军总忘不了抒发幸福感,“幸福得益于自己努力,也得益于邻居朋友的认可。有咱党和政府的支持,我和俺们柴沟村,明天会更好。”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