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法院采用“移动微法院”隔空开庭 实现居家办案30件

2020-02-17 08:00:00 来源: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 作者:今日镇海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区人民法院推出居家办案新模式,采用“移动微法院”在线司法服务平台及多种信息化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最大程度确保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和健康安全。截至2月13日,该院共实现居家办案30件。

隔空庭审

2月11日上午,区人民法院谢法官在家在线开庭审理两件民间借贷纠纷公告案件。记者了解到,这两桩案件原告皆因居家隔离无法参加庭审,而两件案件为公告案件,若延期开庭,只能再次公告,案件的审理周期将大大延长。因此,谢法官决定采用“移动微法院”小程序进行开庭。

庭审正式开始后,陪审员和原告通过手机进入“移动微法院”,合议庭随即通过微法院多方视频功能,完成了身份核实、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述的环节。

由于需要庭后核实证据原件,两件案件将择期宣判。两位原告表示,自从疫情爆发后,就担心自己的案子不能按期开庭,又要等上三个月,没想到法院通过“移动微法院”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开庭,保障了自己的权益。

在线调解

“感谢戴法官在这个特殊时期多方沟通协调,案件通过“移动微法院”得以圆满解决。辛苦了,谢谢!”近日,区人民法院戴法官居家办案,在线上成功调解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令代理人张律师赞不绝口。

原本,原告陈某诉被告李某、某保险公司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被安排于2月20日开庭。疫情当前,戴法官考虑到陈某一年来已经没了收入,而疫情也会加重她的生活负担,于是便在微法院上给各方留言,希望将案件提前调解。

调解中,戴法官多次通过“电话+微信”的方式,分别给各方做工作。在多次电话沟通后,陈某首先作出让步,保险公司见陈某已“松口”,便调整了原先的调解方案,增加了赔偿金额。李某见状也积极配合,承担了一部分费用,多方最终达成一致。

“云上”督促

2019年8月,被告刘某得知原告沈某在刘某种植的农作物上打除草剂,便前去理论。因发生口角,刘某采取推搡、拳打等方式殴打沈某,沈某未还手。后沈某被送至医院治疗,花费数千元。案件诉至法院后,承办人张法官判决刘某赔偿沈某5000余元。

案件于2020年1月23日宣判后,张法官在线告知刘某自动履行法院生效裁判与否的法律后果,并送达电子版《诚信履行红利清单》《不履行裁判法律后果告知书》,提醒、敦促当事人自动履行。2月12日,刘某通过银行转账自动履行了判决确定的全部义务。“抗击疫情期间,隔离的是疫情,隔不断的是法院司法为民的温情。”张法官说。

此外,区人民法院根据上级法院有关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关于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庭审工作的指引》。该指引共17条,涵盖了居家庭审的适用范围、技术准备、排期及告知、庭前准备、庭审规则、擅自退出居家庭审的法律后果等内容,为居家庭审全过程安全稳定、规范有序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