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见证

2011-06-20 09:50:35 来源:普洱-江城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历史的见证
——江城县革命遗址简介
 
【引言】
      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承载着一段不应忘却的奋斗历程,都反映着前辈们在艰苦环境下的一种生死抉择,都凝结着我们要永远仰视的一种高贵品质。珍视它,就是珍视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当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说不完的感人故事,道不尽的兴衰之道、存亡之变……
 
 
山神庙丫口阻击战遗址
 
【内容简介】
      全国的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1949年12月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起义,国民党二十六军在攻打昆明失败后,率军南逃。根据中共思普地委提出“阻击逃窜残敌,迎接解放大军”的军事方针,江城组织了系列阻击国军的战斗。
     
                                                 (山神庙丫口阻击战遗址纪念碑)
      1950年2月13日下午,江城接到情报,说有一支国民党军队500多人向县城奔来,当晚在离县城10公里的腊户坝宿营。接到情报的县临时政府立即对勐烈居民进行了疏散,并组织40余名民兵赶着夜晚到达山神庙丫口进行战斗部署。14日上午9点,敌军大队人马沿着腊户坝通往县城的道路缓缓而来。当2名敌先头兵进入我设伏圈被捕后,走在后头的1敌兵见势不妙,向后鸣枪报警,战斗打响。民兵以密集的火力压向敌人,机枪射手一阵猛烈地扫射,使敌不敢前行。战斗打响约20分钟,追敌的普洱民兵50余人赶到阵地投入战斗,这时参战人员达到90余人,援兵赶到,火力增强,民兵士气大振,步枪、机枪与炮火一齐压向敌人,持续3个多小时,敌军几次调整部署,向丫口阵地发起猛攻均被击退。
      久攻不克的敌后卫部队收买了1个当地的群众,并探实了民兵守卫阵地的情况。立即改大路强攻为左右迂回,并把大量的炮弹倾泄到丫口阵地,配合大批敌军发起了冲锋,由于民兵人少、弹药消耗多,阻击战打了5个小时,不能再继续战斗下去,于是队伍撤出阵地,向西的坝奇方向转移。
      参战民兵撤出山神庙丫口阵地后,敌军分两路由清凉山和狮子梁进入县城勐烈街,在城里进行了一场洗劫后继续向景洪方向逃窜。经过山神庙丫口战斗的政工队及时对战局进行了研究,决定为减少敌对沿途群众的抢掠继续追击逃军。当晚,由苏泽率领20名精干的县基干队员连夜追击。抓获了几个伤病员,缴获汤姆式冲锋枪1支、七九步枪1支、战马1匹。队伍回大过岭时,搜捕到10多名云贵籍的敌散兵。这次追击虽未能阻击敌人,但却抓获了16名敌军,缴获了一批枪、子弹和手榴弹。
 
 
 
勐先农民起义军攻打勐野井战斗遗址
【内容简介】
      1932~1933年,宁洱县连续两年粮食大减产,饥荒十分严重,可是国民政府的田赋、地主的租谷却要照征照交,颗粒不少,许多农民秋后交了田赋租谷就没有粮食吃,挣扎在死亡线上。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使民怨沸腾,各地时常发生一些饥民抢粮和暴动斗争。
     
                                              (勐先农民武装起义军攻打勐野井旧址)
      罗有祯从江城回到宁洱后,联系上了共青团员罗承美,两人一起深入宁洱的勐先、等雅、普义、同心和江城的宝藏等地,广泛联系早期的穷人互济会员、青年读书会员,宣传发动群众,开展农运斗争。
      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动工作,1933年12月,罗有祯在勐先菜园及上寺乡,暗中邀约了几十个骨干分子,在大岭岗梁子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在勐先一带组织农民武装,举行武装起义。
      1934年春,罗有祯召集各地穷人互济会领导人到猛先太阳村。经宣传发动,等雅、普义、熊脚、宁洱城郊等广大农民积极响应,踊跃参加起义队伍。3月18日,各路起义队伍人员集中到勐先回龙寨和太阳村共200多人,正式组成起义军,并建立了起义指挥部和5个大队,发展到500多人。4月12日,农民起义队伍在江城县宝藏区唱聘寨集中。13日,罗有祯、李保甲率领队伍向江城勐野井盐厂发起进攻。经过两次战斗,攻克了盐厂,击毙盐厂董事娄际泰和警卫队长周国斌(周乔洪)等6人,缴获步枪30余支,银元6000余元。起义队伍打开仓库,把食盐、铜钱救济给当地的贫苦农民。
      勐先农民起义队伍攻下勐野井的消息震惊了云南省政府,省主席龙云责令普洱殖边督办公署,调集兵力迅速扑灭。并召集了宁(洱)、墨(江)、思(茅)、景(谷)、江(城)五县县长,成立“联合剿匪指挥部”,出动两个正规营兵力协同五县民团配合进剿。江城县长李文新,因勐盐井事件而被云南省政府“撤职留缉”处分,想将功赎罪,积极督率团兵配合围剿农民起义军。起义部队本想将队伍化整为零,无奈大规模的围剿开始后,普洱本义乡长、地主罗恒寅害怕遭受连累,就在起义队伍中收买了叛徒杨元春、黄小绕,诱杀了罗有祯、罗承美。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被害后,队伍失去了统一指挥。国民党正规军和五县民团对起义一带进行了大扫荡,到1934年8月,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李文新割下罗有祯的耳朵拿回县城,钉在勐烈岔街墙上“示众”。附横条“共匪前抢勐野井,匪魁罗有祯、罗承美耳级示众”。还从勐先押回几十个被俘的农民起义军战士,每逢街天就拉出来杀几个,一直到杀完为止。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县城。
      勐先农民武装起义是在中央云南省委机关遭受破坏,全省革命处于低潮时爆发的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这次起义人数多、范围广,是西南地区土地革命战争中38次武装起义之一。勐先农民起义鼓舞了被反动派打散、被迫潜伏于云南各地的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和必胜信念,在群众中扩大了革命影响,在滇南边疆留下革命火种,为后来中共云南地方组织领导革命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设防坝溜江渡口  阻击国民党军二七八团遗址
【内容简介】
      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打响了围歼向滇南溃退的国民党军第八兵团的滇南战役。一月下旬,江城县临时人民政府接到思普地委和九支队司令部“关于阻击南下大军沉重打击向边疆地区逃窜的国民党残军”指示。临时政府对敌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决定重点在嘉禾乡的李仙渡口和曲水乡坝溜渡口设防阻击。由荀彬同黄虎生、黄灿东、武庆恩率县基干队到曲水区布置阻击工作。
     
                                                               (坝溜渡口)
      2月5日,国民党二十六军九十三师二七八团1000余人,在师长叶植南、团长罗伯纲的带领下来到了坝溜渡口附近。敌先头部队伪装成老百姓,到江边察看地形,企图泅水过江寻找竹筏和船只。驻守在坝溜渡口的基干队识破敌人的伪装,首先开枪射击,战斗打响了。两军隔江对垒,形成激烈的火力对射,枪声响彻大江两岸。基干队阵地处于陡岩之上,面水背岩,没有回旋的余地,在加之基干队只有四十余人,武器装备差,缺乏实战经验,战斗打响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经一段时间的阻击,基干队决定撤出阵地,向县城方向转移,沿途寻找有利地形继续阻击敌人。敌军过江后,沿着基干队撤退的路线向县城扑来。
      2月6日下午,敌先头部队在麻栗树小河边追上基干队,双方又展开战斗。由于敌众我寡,基干队边退边打,向嘉禾乡四营河方向撤退。
      2月7日,敌军进入县城。在县城住一夜后,于2月8日向镇越方向逃窜。
      基干队回到县城后,连夜急行军,于2月9日追到康平乡大过岭背面的中山坡头,远望敌人的大队人马沿着河峪向整董、镇越方向奔逃。因大过岭一线无险要地势可以利用,战斗打响后又不利于撤退,为此荀彬决定停止追击,率部返回县城。
      坝溜渡口阻击站采取了阻敌扰敌的方针,战斗未损失一兵一卒,并有效打击了逃敌的嚣张气焰,减少了敌人对沿途群众的袭扰。后来二七八团的100多名官兵携带********向县人民政府投诚,其中包括一名副营长和一名电台台长。
 
 
平息宝藏区武装暴乱遗址
【内容简介】
      1949年8月初,中共思普地委派出以荀彬为队长、苏泽为副队长的第三武工队,并在各乡开展农村建政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完成了各区的建政,成立了区人民政府,村也先后成立了村人民政府和农会、民兵等组织。
     
 (平息宝藏暴乱中魏道能烈士遇害处——半边寨岔路,后来当地学生为了纪念他,在旁边种植了一棵青树)
      因临时政府及政工队、军队运行军费奇缺,1950年4月,县临时政府派地方干部和军队干部组成征粮工作队,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征收1949年度公粮。这时,原国民党宝藏乡长谢朝英勾结嘉禾区的杨益清、康平区的普灿,准备进行武装暴乱,企图破坏征粮工作,推翻人民政府,夺回“失去”的政权。6月初,谢朝英密谋策划,派人给全区5个村的村长、农会主席传出口信或书信,要求各村做好准备,组织民兵,配合攻打区政府。随后,谢朝英在石牛和荒田召开了3次骨干分子会议,筹划暴乱从石牛开始,迅速扩大到五村,组织力量攻占大路边的区政府,然后攻打勐野井,最后配合嘉禾区杨益清攻打县城勐烈街。谢朝英指使人员缠住在石牛的4个征粮队员,派人到勐旺寨召开会议组织人员,稳住征粮队,监视半边寨的征粮干部,妄图将县、区派到5个村的7个征粮队员一网打尽。就在谢朝英一伙密谋策划,即将暴乱的时候,宝藏区政府已经发觉了他们的阴谋,为此以汇报工作的名义通知征粮队回区上集中。10日,住石牛的4个征粮干部打好背包准备返回区政府时,暴乱骨干代发清假意挽留,派人把守石牛通往区政府的道路,在征粮队员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谢朝英带领10余人暴乱分子包围了代发清家的小客房,抢走了征粮队的全部武器(3支大枪,1支小枪)。征粮干部边与暴匪搏斗边向外突围,但因寡不敌众,杨淑珍、周锦辉两位女干部被暴匪抓住。部队排长郭根山被牺牲。另一名解放军干部奋力向村外突围,回到区政府报告了情况。被抓的杨淑珍和周锦辉经受了百般的凌辱和折磨,11日押送经隔界箐时被暴匪用乱棍石头毒打后杀害。石牛暴乱发生后,当天晚上谢朝英又带着一伙暴乱分子窜到半边寨,把征粮队员魏道能残酷杀害。暴匪“大队长”李国安从石牛回到勐旺寨后召集骨干分子开会,传达了谢朝英的暴乱计划,听候谢朝英的指挥。驻勐旺寨征粮的是解放军一一六团班长范小旦、副班长吕国成,因范小旦生病,决定回区政府医治。10日晚2人住在下寨,次日凌晨,李国安带领暴匪追到下寨,枪杀了范小旦和吕国成。暴匪劫走解放军的武器后与谢朝英汇合。11日上午,谢朝英率领五村的暴乱分子100余人扑向大路边区政府,在普伞坡与一村(前进)和二村(海明)的暴乱分子汇合,匪众达300余人。谢朝英派人到二村河口一带追击转回县城的征粮工作队,只拦劫到跑散的两匹马和少量的物资。谢朝英带领暴乱分子分三路进攻区政府,区政府的6个解放军战士和10多个地方干部,分头伏击,进入战斗准备。当谢朝英带领的暴乱分子到达离区政府1公里左右的坍山头时,受到征粮队的猛烈射击。枪声一响,三路暴乱人员慌忙撤退,大部分退到一村的箐头,谢朝英带一部分人员退回五村的杨偏福。第一次攻打区政府失败后,谢朝英又派出人员到各村寨煽动、诱骗和胁迫群众参加暴乱,准备再次进攻区政府。在他的威胁利诱下,部分群众被迫参加了暴乱。6月12日,在敌众我寡和平暴部队尚未到达的情况下,区干部和征粮队撤出区政府。13日,谢朝英占据了区政府,他们除了搜到区干部转移时带不走而留在群众家中的两支枪以外别无所获。几个小时后,县政府派出的平暴部队和区干部、征粮队到达大路边对面的红毛树垭口,与暴乱分子交火,暴匪一触即溃,往后退却,一部分人逃回家中,一部分人跟着谢朝英退到箐头,妄图利用险要地势阻挡平暴部队。谢朝英一面在箐头开会煽动,一面派人催促二村和五村把暴乱分子带到箐头集中,当晚谢朝英在箐头附近布置了4道岗哨。6月14日,平暴部队追到箐头,放哨人鸣枪报警,暴乱分子立即四处逃散,个别持枪顽抗者被当场击毙,多数被胁迫参加的群众跑回家中,把武器交给了解放军。谢朝英的叛乱从发动到平息只持续了5天时间。暴乱失败后,谢朝英和3名骨干分子东躲西藏,逃过了平暴部队的搜捕。1951年4月镇压反革命时谢朝英等人逃到境外。暴匪“大队长”吕本让在逃跑过龙马江时被淹死。
 
 
平息曲水区武装暴乱遗址
【内容简介】
      解放初,逃居境外的国民党特务亡我之心不死,由于江城地处边疆,无天然屏障,加之建政工作,国民特务时常辗转入境,勾结境内反动余存,展开反革命活动。
     
                                   ( 平息曲水武装暴乱时,李成如排长牺牲地)
      1950年,张贵清同第四村(高山)、第五村(龙塘)的李普啥、杨应春(原保长)、王四等人密谋策划,以做生意为名到境外联络国民党特务何瑞南、原江城自卫队长陈春贵。勾结绿春土匪普曾禄及龙塘和高山寨的李普啥、王四、杨应春等,共纠集了200余人的反动势力。他们在龙塘、一碗水、高山寨等地,大肆造谣,煽动群众。6月在张贵清的带领下扑向设在拉珠的区政府。当时正是雨季,里马河水暴涨,暴乱分子绕道坝溜,准备渡船过河。无奈当地的民族上层人士白鸿昌组织群众,收藏船只,不让其用。张贵清只好带领暴乱分子转回丫口寨,改道从上游渡过里马河后向区政府推进。原国民党曲水乡长李其鹏得知消息后,派人与张贵清联系。7月4日,张贵清兵分两路围攻区政府,趁夜深人静闯入学校,用棍棒打走了教师和征粮队,抢到冲锋枪、步枪、十响枪各1支。区政府的岗哨发现了暴动队伍,立即鸣枪报警,区干部和拉珠民兵书迅速组织阻击。一时间枪声大作,震惊四野,众匪见势不妙向后退却。过一会儿,枪声停止,民兵中有人高喊:“区政府的干部逃走了,要东西的赶快回来。”暴乱分子信以为真,马上又反扑,区干部和民兵又组织阻击。暴匪发觉中计后,迅速后撤,一直退回到龙塘、高山寨一带。几天后,人民解放军三十九师一一六团派出平暴部队,开赴龙塘、高山围剿暴乱分子。部队到达离高山寨3公里左右的对面坡岔路口时遭暴匪伏击。战斗中,班长杨明富牺牲,1名战士负伤。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众匪被击溃,有6人被俘虏。由于叛匪多被打散,事态平息,部队决定返回县城驻扎。
      8月初,张贵清又纠集匪众进行第二次暴动。他派人到各村煽动,到境外联络何瑞南、陈春贵和绿春的普曾禄匪部,互相策应。他们在四村杀害了反对暴乱的村长白三,民兵队长王玉德,民兵李蔡有、赵文功,致使群众人心惶惶,甚至有人逃出境外避难。这时绿春匪首普曾禄带领土匪30余人到高山寨与张贵清汇合,陈春贵窜到惠民区第六村(大寨)与境外进来的国民党特务何瑞南相会面,在杨石科家召集骨干分子开会,策划配合张贵清攻打曲水区政府拉珠,组织惠民区反革命武装暴乱。他们要白光庭参加暴乱,要挟打开国家仓库将粮食供给暴匪,遭到了白光庭的严辞拒绝。5天后,何瑞南从明子山派出土匪将白光庭残酷杀害,并以此胁迫更多的群众参加暴乱。事后何瑞南率领10多暴乱分子到曲水二村(坝伞)与张贵清汇合,准备攻打县城勐烈街。张贵清在高山寨纠集200多名暴乱分子后,取道大巴掌、老普寨、牛耕向区政府拉珠进发。沿途又煽动了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参加暴乱,到达牛耕时,暴乱队伍已扩大到300多人。张贵清兵分两路攻打区政府,一路由他率领经五丫果到八十六家,切断拉珠通往县城的道路后扑向区政府;一路经民安寨,上、下大石头后直插区政府,形成分进合击、两面夹攻的态势。区政府洞察敌情后,巧妙地在两道路口设下了阻击工事架势,迷惑了暴乱分子,16名区干部和征粮队员在拉珠民兵队长白皮黑的带领下,从大歇场方向安全转移回县城。8月12日,两路暴匪进入拉珠,他们占据区政府后,劫走了区干部转移时带不走埋藏下的7支枪和1000多发子弹。这时张贵清气焰更为嚣张,大肆煽动“共产党逃跑了,不敢交战”,提出了尽快攻占县城的计划。暴乱分子在区政府驻扎了1天,在拉珠寨子到处乱打枪。第二天,众匪从拉珠出发到达杀独、磨棚寨,在那里他听到有人传说“共产党的部队逃到老挝去了”,然后就转下河边寨与何瑞南匪部汇合,当地暴乱骨干也加入了张贵清的队伍。张贵清、何瑞南计划分两路攻打县城,一路由何瑞南率领经大富寨进攻县城,一路由张贵清率领经腊户坝、田房寨直插县城。就在他们密谋策划,准备行动的时候,张贵清派往县城探听消息的人员到达磨棚寨后山时,碰到县政府派出的平暴部队,探子见势不妙,立即后逃报信。部队到达时,张贵清抢先开枪射击。由于平暴部队初到河边寨,道路生疏,地形不熟,一下子就进入了暴匪的伏击圈,战斗中李成如排长牺牲,1名战士负伤。平暴部队立即集中火力,向暴匪发起猛烈的进攻。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激战,暴乱分子抵挡不住,四处逃散,被胁迫参加的群众有的逃到山上隐蔽,有的跑回家中躲藏。首恶分子张贵清、何瑞南、李普啥等先后逃到境外,普曾禄匪部逃回绿春。河边寨一仗,毙伤暴匪各1人、俘虏11人,众匪打散,匪首外逃,暴乱平息,边境安宁。
 
 
 
三家村小学革命遗址
【内容简介】
      三家村小学位于江城县国乡(原惠民区)洛捷村,距离县城大约10公里。1922年,外国传教士为了拢络人心,在三家村建立教堂,举办教会学校,招收领教家庭孩子入学,每年招生30人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外汇断绝,学校无经费,于1938年停办。不久国民党县政府又在这里断断续续地办过一班村小,招收一年级学生,命名为惠民区第七村小学。解放前夕,伪政府面临崩溃,教育经费难以筹集,学校停办。解放后,云南省人民政府为了更多更快的培养少数民族子女。于1951年批拨经费在我县建立省立小学,1952年校址迁移到以彝族为主的络捷乡三家村,基督教堂原址,与原教会学校学生合并为一校,即云南省立江城第一小学(三家村小学)。
     
                      (早期共产党员开展社会调查和党的政策宣传之地,三家村小学)
      1929年,第一个进入江城开展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李晓村受普洱地下党派遣,到江城作社会调查,为了了解江城的革命形势,李受聘为师资训练所教员,他边教书,边利用节假日到三家村等搞社会调查,接触农民,与当地群众谈心论道交朋友,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1933年初中共党员罗有祯以找职业为名来江城,经介绍到县立小学任代课教师。罗不仅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而且进行思想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活动,反对当时的腐败校长,向农民教唱《暴雨》、《可怜的秋香》等歌曲,启发学生对旧社会认识,送《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石炭王的领土》等书给进步青年阅读,空闲时,他组织进步学生到三家村一带开展活动。到了三家村,他们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主张,号召大家起来反对封建统治,反对苛捐杂税,这些主张得到了当地彝族上层和宗教领袖的支持,允许他们在教堂里开会。罗于1934年4月发动了勐先起义,人数达五百余人的队伍一举攻下了勐野井,惊动国民省政府,后因叛徒出卖,被害。
      三家村小学的建立不仅为江城培养了大量民族干部及民族子女,同时也是江城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
 
 
江城烈士陵园
【内容简介】
      江城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西郊1公里处,南临勐烈水库,北靠思江公路,占地面积8677.5平方米。现安葬着33位革命烈士,2006年被评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被评为普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褒扬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1958年,江城县动工兴建烈士陵园,由于资金原因未完工。于1980年烈士陵园又开始修建,1982年竣工,当时造价6.5万元。此后,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盖办公室、陈列室,维修和新墓穴改造,绿化美化等。烈士陵园的设施得到不断改善。现安葬的烈士分别是解放初期平叛宝藏、曲水、嘉禾等地武装暴乱中英勇牺牲的8名烈士,建设李仙江大桥牺牲的11名烈士,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光荣牺牲的9名,参战民兵;边境巡逻中牺牲的3名战士,新时期人民警察国家二级英模陶学锋等烈士。
      烈士陵园自建成以来,成为全县干部群众和学生缅怀先烈的场所。每逢清明、八一,驻军官兵和各族各界群众都前来祭奠革命烈士,使这里成为全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后  语】
      边疆的江城,虽然在文化意识方面接触新思想、新思潮较早,但因其地处边境,道途偏远,又长期处于原始公社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等多种社会体制的交错中,革命发展错综复杂。1929年李晓村作为第一个中共党员被派遣到江城开展革命工作,掀开了江城革命历史新的一页。之后,在边地江城产生了一系列生动的革命历史事件。形成了众多革命遗址,这些遗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独特的文化遗存,是重要的历史见证,也是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保护和利用好革命遗址,对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革命精神,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建设和巩固文化阵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发展红色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升执政能力和永葆先进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个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政党终将被历史淘汰,一个不重视研究自身历史的政党也将不会拥有未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们把全县革命遗址状况作简要介绍,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在我县的革命史、斗争史,了解前辈们为胜利、为求得新中国的解放所作出的贡献,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豪感和荣誉感。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