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2019-12-02 16:22:4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名称由来

  景东古称“猛谷”,“景东”系傣语转音,意为“坝子城”,是“猛谷”坝子中的城镇,后名气渐大、逐渐替代“猛谷”成为该地区之名。景东,系傣语地名,景:城;东:坝;景东,既坝子城,因位于景董山东麓,故名。明景泰(1454年)《云南图经志书》卷四“景东,古徼外荒服地,曰柘南,曰勐谷,曰景董,为昔濮和泥二蛮所居。”“景东,古柘南也,蛮云勐谷,又云景董,元为开南州,隶威楚路军民总管府,后升为景东府。”《山川》条载:“景董山,昔为酋寨,今立为卫,筑城其上。

  建置沿革

  1986年文物普查中,在澜沧江流经县境段及川河沿岸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等物件,说明在远古时代人类就生活在景东。

  秦以前景东均属西南夷地。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以前,今景东县境为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朝征服滇国及昆明、嶲等部族置益州郡,今景东县境成为傣族土目自治领地。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国归附汉朝、故地设永昌郡;今景东县境属永昌郡。

  三国诸葛亮南征之后,建立南中7郡,统属于康降都督,景东属永昌郡。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西晋将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合置宁州;今景东县境仍属云南郡。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东晋灭亡,之后的南朝宋、齐、梁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今景东县境成为傣族土目自治领地。

  南诏赞普钟十四年(765年),南诏国在勐谷设银生节度、统辖勐谷及其以南地区;今景东县境属银生节度银生城、开南城。

  大理天授元年(1096年),大理国废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设八府、四郡、四镇;今景东县境先属银生节度银生城、开南城,后属威楚府当箸赕。

  景定三年(1262年),勐谷傣族土目归附威楚万户;至元十二年(1275年),景东县境属威楚路开南州。至顺二年(1331年),元朝将威楚路所辖开南州、威远州析置景东军民府,析开南州、威远州相邻地区设干远州,景东军民府领开南(今景东县、南涧县、南华县小部、双柏县小部)、威远(今景谷县、宁洱县小部、思茅区小部)、干远(今镇沅县、墨江县小部、新平县小部)3州;今景东县境属景东军民府开南州。至正三年(1343年),瑞丽江河谷盆地崛起的麓川国击败元军、趁胜追击到勐嶲(漾濞江谷地),勐谷傣族土目(景东军民府土知府)闻风归附勐卯弄;今景东县境属麓川国之勐谷。至正十五年(1355年),麓川国归附元朝、其地设平缅宣慰司;今景东县境属平缅宣慰司“勐谷”地。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勐谷傣族土目俄陶归附明朝、其地分设景东州、顺宁州、威远州等行政区;洪武十七年(1384年),景东州、顺宁州、威远州分别升级为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勐卯弄为惩罚俄陶的背叛、出兵征讨勐谷,俄陶败逃大理府白崖川求救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朝派都督宁正出兵攻打摩沙勒(今新平境)的勐卯弄驻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为报摩沙勒之仇,勐卯弄出兵前往白崖川擒拿俄陶,在定边之战中败于与明朝,被迫与明朝讲和;明朝仍置麓川平缅宣慰司、勐谷仍归其节制,俄陶也在明朝力保下回“勐谷”;今景东县境属麓川平缅宣慰司。建文元年(1399年),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法去世,猛谷傣族土目脱离麓川平缅宣慰司,明朝复设景东府,但辖地较之前缩小。

  清,云南恢复行省名称,景东府隶于云南行省。康熙四年(1665年)实行改土归流,景东府设流官掌印同知。康熙九年(1670年),清朝在行省之下设道,景东府属永昌守备道(后改迤西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景东府改为景东厅,属迤西道。

  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改景东厅为景东县,属滇西道(后改腾越道)。

  民国四年(1915年),景东县改属普洱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改普洱道为第二殖边督办公署,景东仍属其所辖,尔后,普洱第二殖边公署改为普洱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依辖景东。

  1950年,景东县成立人民政府,属普洱专区。

  1955年,专区政府所在地迁至思茅,后改称思茅行政专员公署,景东仍属其所辖。

  1985年12月,撤销景东县、成立景东彝族自治县,属思茅地区。

  2004年,撤销思茅地区、设地级思茅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属思茅市。

  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属普洱市。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