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历史沿革

2019-11-28 16:41:5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岑巩古名思州,春秋时期属楚,隶属黔中郡。

  汉属武陵郡。

  晋永嘉元年(307年),思州脱离中央王朝统治。

  南北朝为“五溪蛮”地。北周保定四年(564年),蛮师田思鹤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574年),改为黔州。

  隋开皇五年(585年),置清江郡清江县。十九年(599年),置巴东郡务川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羁縻思州。四年(621年),置务川。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八年(634年),置夜郎县,属巫州。天授元年(690年),改夜郎县为峨山县。长安四年(704年),以峨山、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725年),改为鹤州。二十年(732年),改鹤州为业州。天宣元年(742年),改为思州宁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思州。元和二年(807年),思州、奖州隶黔中道(其州、郡、县治地均在岑巩县境)。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番部长田恭内附,置思州郡,后改为务川城。

  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沿江(边)宣抚司,隶思州宣抚司。十四年(1277年),思州宣抚司隶湖广行省。十七年(1280年),改思州宣抚司为宣慰司,兼管内安抚司使。二十一年(1284年),裁思州宣抚司,降为思州军民安抚司,辖府、州、县及长官司。二十九年(1292年),改思州军民安抚司为思州军民宣抚司,隶湖广行省。泰定四年(1327年),思州宣慰司领思州宣抚司及镇远、黎平两府。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建立思南道都元帅府,思州始分为两部。

  二十五年(1365年),思州、思南均降于明,复置思州镇西等处宣慰司。

  明初沿袭元代建制,洪武元年(1368年),分置思州、思南二宣慰司,辖24个长官司(县)。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两宣慰司,分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思南、镇远、铜仁、乌罗等8府,建立贵州布政司统辖。

  清代仍设思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仍称之为思州。民国二年(1913年9月),贵州民政长唐继尧请废府、州、厅制,改思州府为思县,隶黔中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呈报思县为岑巩县。岑巩县名从此始。

  1949年11月9日,岑巩县解放,隶属中共铜仁地委。12月25日,改隶属中共镇远地委。

  1956年,以31个小乡,分设31个管理工区。

  1958年8月,岑巩县试办人民公社,遵照“政社合一”体制,宣布成立10个人民公社。12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镇远、三穗、岑巩合并为镇远县,将全县10个人民公社,改为4个区级人民公社:岑巩人民公社、驾鳌人民公社、天马人民公社、龙田人民公社。

  1961年8月18日,恢复岑巩县建制。开展整风整社,全县共4个区14个人民公社。

  1963年2月21日,将14个人民公社调整为31个乡级人民公社,仍设4个区。分置黄河公社。

  1968年,撤销思旸区、驾鳌区、天马区、龙田镇,将驾鳌公社、黄河公社并入水尾公社。全县置11个人民公社。

  1984年7月,分置思旸区和思旸镇及思旸乡、水尾区及水尾镇、天马区和天马镇及白岩坪乡、龙田区及龙田镇。

  1988年4月,撤销思旸乡、白岩坪乡,撤区设思旸镇、水尾镇、天马镇、龙田镇。

  2001年2月24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岑巩县城从思旸镇龙江村搬迁到新兴村。

  2012年,辖6个乡1个民族乡,共11个乡镇和1个新兴开发区。下设6个居委会、3个社区、129个村,下辖1686个村民小组。

  2013年,撤销岑巩县大有乡,设置大有镇,镇人民政府驻大有村。同意撤销岑巩县凯本乡,设置凯本镇,镇人民政府驻大寨村。

  2019年8月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岑巩县设立㵲水街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