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民字为本、实字为先、干字当头”是我的座右铭 | 施秉县甘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唐昌盛相关信息

2021-01-22 00:00:00 来源: 施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我叫唐昌盛,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甘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从我任职以来,“民字为本、实字为先、干字当头”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我立志要扎根基层,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带领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平时喜欢往村寨里头钻,常常和老百姓坐在一张板凳上谈心,和农户到地里一起干活,不少认识我的群众都说,新来的乡长不像当官的,一点架子都没有,喜欢和我们交朋友。

从2017年任甘溪乡乡长以来,我遍访了全乡619户贫困户,692户农村危房改造对象,178户低保、五保户和193户残疾人,如今我的走访调研笔记写满了6本厚厚的笔记本,对村情、组情、户情了如指掌。

作为乡长,就必须冲锋在前。2017年,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打响,为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我主动向乡党委请命,请求全权负责该项工作。

为了早日让群众开通致富路,我天天都在工地上督战,与工人同吃同劳动。一年来,建设了25条“组组通”公路,让甘溪乡成为全县第一个实现通村通组硬化路全覆盖的乡镇,甘溪乡各个村寨的老百姓终于告别了坑坑洼洼的泥泞路。

2018年3月,因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滞后,甘溪乡被脱贫攻坚督战队批评。为扭转甘溪乡的被动局面,我再次决定亲自上阵抓这项工作,访农户看现场,三天时间走完了所有未完成危改的农户家庭,找到了主要是政策宣传不到位、自建资金不足和施工人员不足等问题成因。我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入户动员,亲自在施工现场督战,两个月让全乡群众都住上了安全房、放心房。

在搬迁工作中,高碑村的贫困户吴寿和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对我不理不睬,我多次上门走访,终于找到了症结,并制定符合实际的帮扶措施。现在吴寿和会主动配合驻村工作队工作,自己还动手修建了厨房,贷款开起了百货店,利用产业帮扶资金养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为了消除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我在甘溪乡全力推动“扶贫扶志”法制教育活动,积极引导贫困户奋发图强,充分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比如,高碑村贫困户何义成,正值壮年,却一直存在“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思想。

我作为他家的帮扶干部,下决心要将他家作为“懒汉贫困户”变“我要脱贫致富”的典型来抓,坚持每周与何义成谈心交流,一起整理家庭卫生,共同谋划产业发展和就业方案。

在我的带动下,何义成自己动手硬化了院坝、排水沟,修建了猪圈发展生猪养殖业,还就近在甘溪乡香菇基地务工。何义成从大家都看不起的“懒汉”,变成了整天忙里忙外的勤快人,2019年家庭收入达3万余元。何义成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致富,还为其他贫困户带了个好头,营造了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

在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忠于事业,恪尽职守的同时,却对家人很愧疚。2017年1月19日,妻子在医院生下了第二个孩子,第二天我便返回到工作岗位,直到现在,也没好好陪过儿女。好在家人比较理解我的工作,让我更加有动力为群众服务。

我到甘溪乡工作的这几年,见证了甘溪乡的发展和变化。如今的甘溪乡百姓观念在变,收入在涨,日子越过越红火,这远远不够,我将继续为百姓持续增收埋头苦干,尽最大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