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罗甸县罗暮村:转观念 兴产业 村民增收有成效

2020-08-13 12:02:00 来源:罗甸县人民政府 作者:计秘密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近年来,罗甸县红水河镇罗暮村立足当地实际,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的要求,强化转变村民发展观念,大力发展百香果、蜜蜂养殖等特色富民兴村产业,实现村民增收,不断巩固脱贫成效。

一般草半个月拔一次,现在天气干了,6天要浇一次水。”近段时间以来,在红水河镇罗暮村,蒙国起每天穿梭于田间地头,向群众仔细讲解百香果的种植及管护要领,并时时做好监督检查。

村民对百香果进行管护

百香产业是罗暮村产业链上的“新成员”。年初以来,罗暮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严格按照罗甸县脱贫攻坚部署要求,立足村里实际,转变群众观念和产业发展方式,通过“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大力发展“短平快”百香果产业,不断巩固脱贫成效。

我们合作社的百香果产业最初是靠着政府提供的20万扶贫资金做起来,20万元带动了30户贫困户。土地是向贫困户流转的,租金为每年1400元一亩。”蒙国起告诉记者,当地贫困户可在这里务工,以后百香果效益好的话,将按贫困户60%、合作社30%、村集体10%比例分成。

向村民们仔细讲解罗暮村新产业百香果的种植及管护要领

来这里做活路一天能得100元,离我家也近,还能照顾孙子。”今年50多岁的村民罗永细,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动员下,将自家的一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百香果,又回到基地里务工,实现了“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她对这样的生产生活现状很满意。

红水河镇罗暮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林告诉记者,工作队采取入户动员宣传及召开群众会的形式,让群众了解到传统农业与新兴百香果种植产业的区别,通过组织群众到实地参观交流,让群众知道百香果种植的前景和效益,目前,该村采取“村社合一”带动的方式已实施了百香果种植50亩,预计今年每户每亩将增收2000元,将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效。

蜜蜂箱

近年来,罗暮村通过长短结合精准落实产业项目,打造“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助农可持续增收布局已基本形成,通过长短结合,精准落实产业项目,确保贫困群众全覆盖,保增收。2014年以来,通过发展分散饲养发放黑毛猪360头、绿壳蛋鸡1300羽、旱鸭7000羽、土鸡4540羽、蜜蜂200箱、生猪先建后补560头、投入资金127.7万元,项目覆盖198819人,户均增收1800元;实施珍珠李、蜂糖李种植项目1100亩,投入资金18万元,覆盖65269人,平均每户增收1000余元。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