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瑶安这个基地怎么做到的?

2020-05-12 09:05:00 来源:连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连州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水田不单单种植水稻,还同时养殖鱼、鳖、虾、螺等水产品,由此实现稻香鱼虾肥,达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目标。

日前,这样的一个项目——连州市瑶安乡展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在瑶安乡洛阳村启动,基地采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能实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

该基地的启动,也是瑶安乡致力打造“一极两翼”大旅游格局中的重要一环。该乡力争形成以高山探险、山茶采摘、红色文化、农事体验、民俗风情等为主的民族生态特色旅游产业,助推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水稻与水产品和谐共生
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

连州市瑶安乡展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由瑶安乡党委和乡“两新组织”——连州市展雄种养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指导成立,由连州市展雄种养专业合作社具体设施,采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实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

基地不单单种植水稻,还同时养殖鱼、鳖、虾、螺等水产品,由此实现稻香鱼虾肥,达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目标。

种养基地位于洛阳村塘盆洞地区,一期规划面积100亩,二期规划面积300亩。该基地采用“水稻+水产品”的生态种养模式,即在传统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养殖鱼、鳖、虾、螺等水产品,稻田中的水产品觅食时,搅动田水、疏松土壤,为水稻根系生长提供氧气,促进水稻生产发育;同时,水产品还能吃掉害虫和杂草,鱼粪则为稻谷提供养料,节约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由此,实现水稻与水产品的和谐共生,达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的目标。

放鱼苗入田。

“我们通过支部党员带头,发动全村群众把村里的农田进行流转、整合,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展雄党支部书记周远红介绍,合作社在确保农户最低田租收入的基础上,每年根据基地的利润,进行三方分红,农户能通过保底分红和务工收益实现增收。

今年复工以来,基地的建设已累计为洛阳村群众提供300余个务工机会,向村民发放务工工资约4万元。“这种模式很好!”连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两新”组织党工委书记何永锋认为,由“两新组织”党支部牵头处理村中内部事务,协调村民利益需求,经济主体能够集中精力进行生产经营,“这样既保证了村集体和农户的权益,又满足了经济主体发展的需求。”

基地由瑶安乡党委和乡“两新组织”——连州市展雄种养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指导成立。

他认为,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把党的建设建到田野上,通过党建引领,凝聚民心、民意、民力,发挥支部纽带作用,沟通、协调社会力量投身农村、建设农村、发展农村,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合力。

“写好”山水文章
打造“一极两翼”大旅游格局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是瑶安乡致力打造“一极两翼”大旅游格局中的“一翼”。“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要兴旺。瑶安乡属于生态保育区,工业强乡的路子不适合我们,‘写好’山水文章,发展旅游产业是唯一的出路。”瑶安乡党委书记唐永强说。

瑶安乡将以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极两翼”协同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为此,瑶安乡将以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洛阳现代特色农业和田心生态休闲康养为重点,形成“一极两翼”协同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在此格局下,游客来到瑶安后,既可以爬山、观竹、品山野佳茗,又可以摸鱼、捞虾、食稻田美味,还可以享受高浓度负离子纯净空气,观赏原生态百里画廊、秦汉古道,观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传——高台小长鼓舞民族风情表演等,形成以高山探险、野外露营、山茶采摘、红色文化、农事体验、亲子游戏、认购农业、民俗风情为主的老少皆宜的、民族生态特色旅游产业,助推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黄津;通讯员 李建安

编辑:林伟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