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这个村闲置多年的洗衣机又能用了,怎么回事?

2020-07-07 11:07:00 来源:连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连州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80立方米的水池建好后,连州市星子镇清江村委会大园村村民何礼建家里闲置多年的洗衣机重新派上用场。“以前老是缺水、停水,洗衣机都用不了;现在不用担心缺水了,生活方便很多。”

用水不再难,是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街驻清江村扶贫工作队完成的众多民生工程之一。荔湾区茶滘街进驻帮扶以来,除了强化产业帮扶,还针对当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投入59.8万多元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饮水、行路等民生难题,极大改善了民生福祉,助推群众奔康步伐。

引来活水

闲置多年的洗衣机又能用了

清江村委会位于星子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属于石灰岩地区,水源欠缺。清江村辖下的朝阳自然村,村里的自来水因水管小、水压低,大部分村民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村民陈裙秀以前每天要储备很多水用于洗衣服、洗菜,“不蓄水的话,煮饭都成问题。”

为解决村民日常正常饮水用水问题,扶贫工作队出资12万元,帮朝阳村重新更换了800米的自来水管,疏通了村民用水“堵点”。如今,打开水龙头就有水哗哗流出,让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好处。

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街驻清江村扶贫工作队解决村民饮水难题。

“工作队帮我们改造自来水后,现在随时打开水龙头都有水,村边的两个大水池也满了,洗菜、洗衣也方便了。”说起前后变化,陈裙秀点赞说,工作队是我们村民的贴心人。

除了朝阳村,大园村也有类似情况。驻清江村第一书记罗宇峰和村两委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大园村自来水水源小,原蓄水池容量不大,特别是蓄水池位置与村民住房落差小,供水量不足还经常停水,给村民生产生活平添了烦恼。很多村民购买了洗衣机,却难以用上场。

自来水能正常供水,成为村民最期盼的事。扶贫工作队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协调10万元资金,在村后山新建了一个80立方米的水池,一举解决了水压和供水量不足问题。

“家里闲置多年的洗衣机终于可以派上用场啦!现在不怕会停水,再也不需要去水井挑水了。”村民何礼建乐说,这要感谢驻村干部真心实意帮我们办实事。

修道路

村民出行方便,丢荒土地活了

连州人一说起生姜,就会想到清江。清江是丘陵半干旱地区,气候适宜种植生姜,在生姜销路好的年头,一家人一年可以收获一百多担生姜,这是清江人发财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

之前,从村里到田地连接的是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不能通车,村民去耕种、收获农产品都靠扁担挑去挑回,农业耕作开展比较困难。

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种植生姜的村民越来越少,山上荒废的山地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沉睡不醒”无人问津的荒地,“走不出去”“引不进来”成为了制约清江村农业发展和村民脱贫增收的最大“短板”。村民一直迫切希望修建一条机耕路解决耕作困难问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让清江村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

如何激活这些“沉睡”土地资源焕发生机,为决胜脱贫攻坚战打响打赢收官之战?荔湾区茶窖街道办事处进驻后,把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罗宇峰介绍,结合实际情况,工作队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9.8万元修筑一条从坪山头至横岭的机耕路,该路全程长3.1公里,宽4米。

修通机耕路,激活沉睡的土地。

清江村党总支书记何和宗介绍,该机耕路的修建,将让位于深山丢荒的千亩山地重新焕发生机,受益群众1680人,不仅有效解决清江村田间地头不能通车问题,帮助村民耕作省时、省工又省力,还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机耕路于5月底修通,大大刺激了村民发展农经作物的积极性,今年该村的生姜、花生种植已由原来的520亩增长至1200亩。

除了修建机耕路,驻村工作队还注重解决村民出行难题。朝阳老村内老旧房子多,狭窄的村道连摩托车也难以通行,导致村民出行难,也令很多欲建新房的村民放弃了念头:建筑材料需要肩挑背驮运进来,不但辛苦而且成本高。多年来,村民急切盼望有一条公路通到老村口,解决出行和运输难。

为此,驻村工作队想方设法筹集资金18万元修建一条通往朝阳老村的机动车村道,目前工程已完成过半,下一步将平整路面和架设水泥桥,预计在7月中下旬可通车。

随着饮水难、行路难逐渐成为历史,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街把一件件暖心事办到了群众心坎里,极大改善了清江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巩固了脱贫成果,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黄津;通讯员周小丽

编辑:林伟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