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弃石材料作品联展引发业界关注

2012-10-29 08:33:08 来源:惠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泉州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一块粗糙的石头上刻着一个从地球寄往太空的残破包裹,上面附着清晰的二维码和邮戳,这是一件由废弃石料创作的作品《末日邮件》。它借用玛雅世界末日的预言,以残破的包裹象征人类曾经的文明,信件上的二维码则是人类科技的缩影,表达人类对资源过度开发致自然失衡,发达的科技最终并未能保全人类。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弃石材料雕刻作品展在惠安崇武举行。由12位惠安本土的雕刻艺术家和8位外地艺术家用废弃的石料创作的44件作品,引起了全国雕塑界的关注,也激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弃石作品 唤醒人类自我救赎

    展览场地设在惠安县崇武镇区一排未经装修的建筑空间里,展区朴拙得有点简陋,数根粗大裸露的水泥方柱,伴着昏暗的灯光,营造出一个荒野中原生矩形洞穴,44件用弃石材料创作的雕刻作品摆放其间。此刻,它们已经不再是“废石”,而是一块块独立的表达者。

    射灯照射下的每一件由残石、碎石组构或独立的艺术作品中,有的顺着弃石的伤痕处理成具有不同意味的诗性精致;有的直接运用弃石上具有强烈伤残言表性语言代大自然向人类文明提出质疑;有的用弃石来隐喻人类在穷极的财富中欢娱至死的迷醉;还有的则用弃石来试图唤醒人类的自我救赎……

    这场以“自咒的方向”为主题的第二届(2012)弃石材料作品联展,是由惠安崇武雕刻艺术家共同筹资与来自全国多名艺术家一起,历时近一年的时间讨论、交流、创作完成的。

    “作者们把自己往日对自然的关注,浓缩在一堆又一堆横丢竖弃的废石里,在那些被人类工具所造成的切痕、钻痕、凿痕、锤痕、裂痕的弃石面前,再次重新审视和体味人与自然的关系,警醒人类生存的态度。”独立艺术家、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布楚老刘介绍说。

    引发关注 形成艺术创新氛围

    弃石材料作品联展引起国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艺术评论家、《雕塑》杂志执行主编宋伟光指出,本次展览有力证明了当人类的废弃物中尚存一息驱动艺术创作精神之时,艺术家的灵性便能将其转译成艺术作品,这是物性与心慧的契合,是善于发现的艺术智慧,是艺术家格物致知的心理投射。著名艺术家伍世雄则评论道,通过艺术与弃石的对话方式,无疑给艺术界带来一个严肃的思考与追问: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用艺术的眼光发现弃石的美,用灵巧的双手重新赋予它的生命,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这是生态文明时代艺术家对人类所做的新贡献,这种前瞻性、探索性的创新和艺术实践为中国当代雕刻开创出一条新路。”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评论家、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深圳雕塑学院院长孙振华博士如是评价。

    “办这个展览,除了表达对现实、生态、人与自然协调的关注之外,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活石雕艺术圈的创作状态,形成当地艺术创新氛围,提升石雕艺术文化品质。同时也能提高惠安雕刻的影响力,让惠安在人们的印象不只停留在‘石雕加工地’而是‘石雕创作地’,隐性地推动惠安石雕产业的发展提升。”惠安本土雕刻艺术家、展委会成员王向荣说道。□本报记者 陈桂生 文/图

 

 

      手机扫一扫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