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磨难的“第二次长征”赵弘濛的《光荣岗位》在西藏

2020-03-03 00:20:48 来源:定日县政府新闻网_日喀则市_西藏 作者:西藏商报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65年弹指一挥间,但历史车轮的印记依然清晰可观。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18军第二批进藏老战士赵弘濛向我们讲述了他的进藏经历。

他回忆起1950年冬18军第二批部队从甘肃进藏时,依然记得入藏前朱德会见进藏代表时提出的“死在西藏万岁”的号召。由于当时交通条件极度落后,战士们乘车只能到达青海的香日德。剩下的路程只能徒步前行,当时能依靠的交通工具只有骆驼、牛和马等牲畜(这些牲畜同时还要携带柴火和粮食)。到了高原,人迹罕至,缺乏燃料,他们就模仿当地人以捡拾牛粪作为燃料。缺乏饮用水,他就和战士们一起破冰抬冰。等冰融化成水后再烧开饮用,要很长时间。老人说到这里有些激动,“为了破冰取水我们甚至连枪托都砸弯了!”除了恶劣的高原自然条件和缺水少燃料的艰苦处境外,外族的武装偷袭也时时刻刻威胁18军的战士们。特别是有一次一支哈萨克武装分子悄悄地尾随在部队后,欲发动袭击。部队发现后迅速包围了他们,但考虑到民族团结问题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放走了他们。

采访手记

赵弘濛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年少时经常阅读进步民主报刊,多次组织发动学生运动。进藏前任职于甘肃省委团委,曾主编《民主青年》杂志(《甘肃日报》的副刊),后被中共吸收为地下团员(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确认为18军第二批进藏人员。采访期间,赵弘濛老人思路清晰,不时还跟我们开个玩笑,讲话幽默。虽然需要借助氧气袋呼吸,但还是坚持让我们完成采访。据了解,赵弘濛老人患有严重的肺气肿,由保姆照顾。前几年刚刚做完白内障手术,恢复得很好。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卧床休息,子女不在身边,有时到阳台上坐坐,散散心。

兰州工作时拍摄的青年照

致力解放西藏 创造美好生活

1950年到1958年在藏的8年,他主要负责部队宣传工作。担任导演,动员西藏工委宣传部的同志自编自演了话剧《光荣岗位》。这部话剧号召全体战士在现实条件下,不仅要克服物质困难,更要克服精神困难,坚信岗位光荣、使命光荣,极大激发了战士们扎根西藏,奉献西藏的热情。《光荣岗位》也凭借强大的影响力被刊登在当时的《解放军文艺报》上。

也是在这里,赵弘濛老人遇到了他的爱情。他的夫人原来是西安的一名学生,同样的抱负让他们走到一起。虽然夫人早已去世,但是老先生提起爱人时仍旧很羞涩,爱之深思之切。老人给我们看了他在藏区时的老照片,相册中夫人的照片远远多过他自己和其他人。老人似乎看出来我们的疑惑,便面带微笑地说:“因为她比我好啊!”简单的一句话带出了长久的思念,爱情也是那艰苦岁月里不灭的希望。

亲眼目睹封建农奴制下的罪恶行径

解放西藏后,他在驻地待了几个月,亲眼目睹了西藏农奴制度下的普通藏族民众的生活境遇。当时拉萨的街头有片广场被当地人称作公开法庭审判庭,隶属于地方政府,用来审判农奴。一次他看到,一名藏族男子跪在审判台下,双手被铁链捆着,一端拉在农奴主手里,另一端攥在一个警官手里,衣服也被脱去。左右各立着一个手持皮鞭的汉子,轮番抽打。谈到这个场面时,赵弘濛老人的话语里流露出同情与愤怒。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同期的一个小战士在拉萨街头散步,发现一个贵族正在毒打一个农奴,农奴被打的头破血流,嗷嗷求饶,但因当时的政策不允许军队干预地方事务,不准强迫政府改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战士向首长描述了当时的情形,质问首长我们解放军到底还关不关心老百姓的死活?但是当时确实为现实所迫,无能为力。

文/图由西藏民族学院 关碧君 于光辉 提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