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娇艳的花朵绽放在西藏

2020-03-03 00:21:16 来源:定日县政府新闻网_日喀则市_西藏 作者:西藏商报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和战友在江孜的青稞田里和(左一为邓亲和老人)

“那时候思想上没有害怕过,即使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也是在劳动中相互竞赛,谁也不甘落后,一路上遇到的困难也都被同志们的‘发明创造’一一解决了。”83岁的邓亲和老人说。

1949年,刘伯承和邓小平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了祖国的西南边陲。成都战役胜利以后,18军奉命进驻川南,第二年接到了毛主席的命令,要求他们进军西藏。这时,18岁的邓亲和无意中看到18军52师文工队在四川犍为招收学生军的告示,满怀“参军梦”的她报了名。

毅然决然参军圆梦

通过国文、数学、口试、面试等几门功课的考核,正在当地女子学校读高三的她被录取了。“考试是很正规的,当时自己还担心考上考不上,结果第二天发了榜,一看榜上有名,哎呀,高兴不得了。”回忆起这段往事,老人开心地笑了起来。

她的父亲当时是犍为农业职业学校的校长,得知18军要进军解放西藏,就吓唬她说:“西藏冷的很哟,那个电线上结的冰凌子有洗澡盆子那么粗。”谈到这里,邓亲和老人放声笑了起来:“我当时对父亲说‘那怕啥,那才好看呢’ 。”后来父亲又告诉她,西藏几乎没有吃的东西,一年到头只吃青稞,很艰苦的。“我当时傻嘛,哪里知道青稞是什么,还以为是青果(橄榄),心里想那个很好吃的嘛。”老人说,她的父亲觉得吓也吓不倒她,也阻挡不了她,就没再说什么了。或许是年少无知,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邓亲和老人根本没有把西藏的艰苦环境放在眼里,倔强的她执意要当兵,要去西藏。

漫漫进藏征途

1950年2月份,邓亲和老人和她的战友们踏上了进藏的路途。三月初,到达乐山并举行了进军西藏誓师大会。“那会儿就宣誓:一定要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老人激动地扬着手说。可是过程远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她们每日行军,跋山涉水,每天只有6两代食粉(解放初一斤等于16两),有时还要节约2两给上山割草的战士。在行军途中,夜里帐篷经常被雪压塌:“早晨醒来半截身子都被埋在雪里,要扒开雪堆,才能找到鞋袜。”他们翻过的雪山和河流不计其数,有地势险峻的雀儿山,海拔6300多米的丹达山,还有水流湍急的大渡河,用老人的话形容就是“第二次长征”。

52师文工队三分队进军西藏前全体合影(第二排左一为邓亲和老人)

进军西藏一路上翻雪山淌冰川,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邓亲和老人和她的战友们也学会了笑对困难,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在从眉山到昌都的途中,每天都要淌过很多条冰河,起初她们几个新兵都斯斯文文脱了鞋袜再过河,但是后来为了能赶上大部队,就像老同志一样直接下水。老人乐呵呵地说:“每次过完河衣服还没干就要接着淌水,到了晚上睡觉时候鞋袜都冻住脱不下了,腿脚也泡胀了,这时候我们还相互开玩笑说‘你的腿像发面,你的像面包,那我们今天晚上就可以改善伙食了’”。

挖坑做洗脚盆,挖战壕做化妆台

艰苦的环境也启迪了姑娘们的智慧。部队宿营时候经常会烫脚来消除一天的疲劳,但当时一个分队只有一个盆子,要和糌粑还要炒菜,根本没有多余的盆子洗脚。老人说,最后大家就想了个办法,挖个大概一米五长的坑,把睡觉的帐篷铺在坑里,然后烧开水倒进坑里,分队十一二个人就围着坑沿坐下来,一边烫脚一边聊天,开民主生活会,谈谈一天的感受和表现。

沿途演出要化妆,但是却没有桌凳可以用,演员们就坐在背包上一手拿镜子一手化妆,这样不仅不方便速度还很慢,后来化妆组的同志灵机一动,像挖洗脚盆一样挖条“战壕”,把化妆品放在坑边,演员就可以站在坑里化妆。老人戏称这叫“挖坑做洗脚盆,挖战壕做化妆台”。当问到那时候有没有产生过退缩心理时,老人停顿了几秒说:“那时候思想上没有害怕过,即使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也是在劳动中相互竞赛,谁也不甘落后,一路上遇到的困难也都被同志们的‘发明创造’一一解决了。”

老人在自传中写到:行军生活既锤炼了我们的意志,也增长了我们的智慧,更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困难斗,其乐无穷’的人生真谛。

江孜开荒 蔬菜收获(前排中间为邓亲和老人)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等于牲口

为了顺利进军拉萨,解放西藏,由军副政委王其梅为司令员的先遣支队率先离开昌都向拉萨挺进,邓亲和老人就是先遣支队中的一员,他们白天行军,晚上演出,宣传和执行“十七条协议”,为主力部队进入西藏创造条件。

邓亲和老人向我们展示相关书籍

当时有较为开明的领主,同意和平解放西藏,他们的农奴就有机会来看演出。一路上在洛隆、边坝、嘉黎这些地方看到了许多农奴,他们要靠头人来召集,头人是少数,而农奴占了百分之九十多。有次她们在一个农奴主家看到,大厅的屋檐底下坐着一圈农奴给农奴主织线。“没啥吃的,青稞酒和点糌粑,哪里还用去烧火做饭,没有的。农奴主和内地的地主还有些不一样,在内地种田的农民还有人身自由,西藏的农奴根本没有人身自由,等于牲口一样,可以卖来卖去。”老人激动地说,“那时候心里可难受了,很不平,就想啊,这些农奴这么可怜,给我们背柴背牛粪,帮助我们顺利演出。但是由于政策的原因,还是得通过那些开明的农奴主,影响群众,解放西藏。”

在邓亲和老人家中采访

她们表演的大多是西藏舞、新疆舞、蒙古舞一些反应民族风俗的节目。老人说,她们还表演过《白毛女》、《钢骨铁筋》、《雷雨》等话剧。有些农奴为了看她们的演出很早就从河对面赶过来,晚上看完节目再趟河回去。(文/图:西藏民族学院 陈志慧 王晓玉)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