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到后藏去:日喀则

2020-03-03 03:18:40 来源:定日县政府新闻网_日喀则市_西藏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拉萨和日喀则之间,有两条线路,去时走的是新路,回程则可沿老路,正好画了一个完满的圆,将后藏的主要地区包裹进来:从拉萨出发,沿新路——中尼公路,经曲水、尼木、仁布、大竹卡,到达日喀则。然后,从日喀则返回,沿老路,经年楚河到古城江孜,上冈巴拉山口,远眺卡惹拉冰川,再翻越圣湖羊卓雍错,经曲水回到拉萨,一路几乎全是山间的土路和砂石路,风光与艰险并存。

沿雅鲁藏布江溯江而上,至与年楚河交汇处,即到达后藏的中心——日喀则。走在日喀则老城,你将被宗山顶的一座宫殿的废墟吸引,夕阳下更添一份沧桑,据说,这是过去宗政府的衙门,为14世纪帕竹王朝模仿布达拉宫所建,也像布达拉宫一样,依山而砌,表示高高在上的威严。

日喀则建城已有500多年历史,其兴起还有一段来历:很早前,日喀则一带被称作“年麦曲”或“年麦”,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地方。公元8世纪,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印度高僧莲花生进藏修建桑耶寺,路过日喀则时,他曾预言雪域的中心将在拉萨,其次在年麦。

到萨迦王朝时,年麦已形成人烟兴旺的居民区了。到帕竹王朝后期,仁蚌巴大权在握,日喀则有他的土地和草场,他把日喀则叫做“溪卡·桑主孜”,意为“土质最好的庄园”。从此,溪卡·桑主孜替代了年麦的称呼,渐渐简称为溪卡孜,汉语译音为日喀则。

解放后日喀则成为多个宗教势力竞相争夺的地方,直至一世达赖根敦珠巴创建扎什伦布寺后,日喀则逐渐成为班禅的领地。如今,这种宗教权威还体现在日喀则的很多场所:扎什伦布寺,是班禅的驻锡地;而贡觉林卡,则是班禅的夏宫。

当年莲花生大师路过时说:“年麦尼玛日山上,将会有如愿以偿之宫堡。”这“宫堡”即是现在的扎什伦布寺,背山形如大象奔跑,犹如日喀则的屏障。

如今,围绕扎什伦布寺形成了日喀则的城市中心,这里商业、旅游设施一应俱全,从这儿望去,这座格鲁派在后藏的最大寺院依山而筑,白色的展佛台和大殿的金顶在阳光下亮丽耀眼,宫殿层层叠叠,像一座城一样蔚为壮观。

进入寺庙大门,一路上很多狗慵懒地躺着晒太阳,看到游人顶多抬一下眼皮又睡了,一副四大皆空的样子。据说这是放生狗,也成了扎什伦布寺的一大景观了。

从山下望去,远处山坡上红色、白色的建筑错落有致,白色的是僧舍,并不按级别有大小之分;红色的是佛殿,大小共60多座,分为班禅寝宫、堪布会议室、班禅灵塔殿、经学院四大部分。

左转上行就到达强巴佛殿,九世班禅于1914年建成,殿内供奉着扎什伦布寺的象征——强巴佛。汉语里称“强巴佛”为弥勒佛,总是挺着大肚子,一副笑呵呵的模样,在藏区寺庙里他的造型则端庄而优雅,而且也是标准身材。这一佛像高26.2米,他鼻孔里能放进七八个小孩。

为方便观看,大殿共分五层:一层是莲座殿,二层是腰部殿,三层是胸部殿,四层是面部殿,五层是冠部殿,每层可以看到强巴大佛的不同部位。

扎什伦布寺里存放着四世到十世班禅的灵塔,这也是寺庙最大的特点。因历史变迁,这些灵塔现在分列在三个大殿里:四世班禅灵塔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灵塔殿,距今300多年,“文革”中因作为粮仓得以保全。

五世到九世班禅原灵塔“文革”被毁,后经十世班禅大师主持重建,合葬在一起。十世班禅在完成合葬五世至九世班禅的遗骨两天后,悄然圆寂在扎什伦布寺,由国家投资为其建灵塔殿。

全寺的中心地带,是措钦大殿,一个庞大的复合式建筑。平日午饭前,喇嘛们都会聚集在大经堂内学经,下午来到殿门外的讲经场辩经,同时讲经场也是节庆和佛事活动的中心。

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