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后藏那些很有特色的建筑

2020-03-03 00:18:51 来源:谢通门政府新闻网_日喀则市_西藏 作者:日喀则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本网消息 以日喀则市为中心的后藏是藏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日喀则曾非常繁盛,到现在,它也是西藏仅次于拉萨的第二大城市。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那些美轮美奂的建筑彰显了浓郁的后藏风格。

扎什伦布寺

1.jpg

位于日喀则城西的尼色日山南坡的扎什伦布寺,“扎什”意为“吉祥”,“伦布”指的是须弥,是黄教六大名寺之一,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住锡地,也是后藏地区最大的寺庙。

其建筑布局是在山坡上五座高大建筑自西向东一字排开,依次是强巴佛殿、十世班禅灵塔殿、四世班禅灵塔殿、五世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展佛台;山麓偏东为大经堂及附属殿堂。

寺内白色建筑为僧人居住的地方,红色建筑为礼佛的大殿。僧人居住的房屋以白色、红色、黑色为主,分别代表四臂观音、文殊菩萨和金刚。

寺院内的卓瓦树,因其枝条可以用来做酥油灯的灯芯,所以又名灯芯树。

强巴佛殿内供奉世界上最大的铜弥勒佛。这尊弥勒塑像呈坐姿,高26.2米,据介绍,为了便于游客瞻仰佛像,强巴佛殿分为五层,可分别瞻仰铜佛的冠部、头部、胸部至肩部、腰部及莲花座,但由于大殿年代久远,为了游客安全上面,四层已不再对外开放。

喜格孜步行街 后藏建筑风格的如意宝地

2.jpg

在意为“如意宝地”的日喀则,有一条喜格孜步行街,“喜格孜”是藏语日喀则的语音直译,这一条街也汇集了后藏各式建筑风格,成为后藏建筑风格的大展台。喜格孜步行街位于日喀则市主干道青岛路的西侧,是前往扎什伦布寺的必经之路。

它建于2003年,步行街总长近千米,路面全部采用当地产的磨光花岗石铺就,集文化、旅游和休闲为一体。街区各建筑物充分体现了日喀则地区民居建筑风格和特色,汇集了各县的建筑装饰特点,外观色彩艳丽,造型别致,别具一格。街内每一幢建筑都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有近似于穿斗枋,排列式人字形屋顶的木式结构设计;有展示高僧、活佛、达官贵人身份地位的高档建筑;有体现萨迦、定日、拉孜风格的“日松共布”;还有展示夏鲁风格的斜坡式绿色琉璃瓦。喜格孜步行街的建设既延续、发扬了民族和地方建筑的风格,又融入了现代城市道路和建筑的理念,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步行街。

步行街西面连接扎什伦布寺文化广场,北面连接特色民俗村。这三点连成一线,实现了旅游、商贸、娱乐多功能的汇集。

白居寺 后藏高原上的一朵白莲花

3.jpg

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十年竣工,是典型的塔寺结合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的情况下建立的,萨迦、格鲁、噶当等各派和平共存一寺,每个教派在寺内都拥有数个扎仓,这种现象在藏区极为罕见,因此白居寺在西藏佛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吉祥多门塔是寺中最为瑰丽华美的建筑,塔高九层,高40余米。塔座五层,四面八角形,庄严稳重。塔内塑像与壁画极为精湛,堪称密宗佛学经典。

措钦大殿为三层平顶藏式建筑,底层为大经堂,有48根柱,立柱上悬挂有许多古老的丝织唐卡。殿内北面左墙有一尊高8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据传是以1.4万公斤黄铜铸造;北为觉康正殿,供奉三世佛铜像。两侧为东、西净土殿,殿内的塑像风格不同,融合藏传佛教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艺术风格。二层主要为拉基大殿,白居寺最高级别的“拉基会议”便在此召开。该殿周围有数座佛殿,其中北面的罗汉殿内有苦行山悬崖,上面塑有小庙、飞禽、走兽和十八罗汉塑像。三层主要为夏耶拉康,殿内有坛城壁画、有六菱圆形的莲花藻井。寺内藏有许多佛像、唐卡、壁画、法器、佛经等文物,包括用金粉书写的大藏经等。

江孜古堡 峭壁之上的雄壮之美

4.jpg

1903年,英军侵入我国西藏腹地,同年,藏地军民奋起反抗,一度打的英军溃不成军。1904年,英国援军大举进攻,江孜平原上的宗山古堡成了藏军守护的最后阵地。在最后守卫的日子里,藏军与当地人民同仇敌忾,一度弹尽粮绝,以尿止渴,在与敌人周旋三日后,终因寡不敌众,沦陷江孜。而最后的藏军,也不愿苟活,全部从北山跳崖殉国。电影《红河谷》的故事便由此而来,情节有所虚构,但当时的抗英烈士的不屈外侮,却有江孜古堡和旧时炮台为证。

江孜古堡,海拔4020米,位于日喀则市江孜县城里,因古堡所在的石山叫宗山,也叫江孜宗山古堡。宗山古堡遗址矗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悬崖峭壁上,整个古堡群错落有致地雄踞山顶,在年楚河平原中央显得非常雄伟峻峭。“宗”,在过去的西藏是行政单位,相当于县。所以这个城堡实际上就是县府。江孜县城东距拉萨市230公里,西距日喀则市100多公里。初到县城,一条主干道,尘土飞扬,古堡挺立在触手可及的不远处,蔚为壮观。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