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巴郭孜:江河共舞的粗犷之美

2020-03-03 00:48:03 来源:贡嘎县政府新闻网_山南市_西藏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1.png

2.png

陇巴群众表演郭孜。

本网消息 (次仁龙布)领舞者。郭孜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西藏艺术宝库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廓”在藏语中即为“牛皮船”,“孜”即为“舞蹈”,所以“郭孜”也被称作“牛皮船舞。”牛皮船舞起源于牦牛舞,而“牛皮船”就好似“高原之舟”——牦牛,它们常年陪伴这些世代打渔为生的船夫们穿行于雅江之上,成为船夫们赖以谋生的手段和休闲娱乐的工具。

它们是渔村幸福生活的可靠保证,亦是享受自然恩赐与江河之美的精神载体。

在西藏,从何时开始跳郭孜舞尚无确切记载,但是在藏文史料上吐蕃时期开始在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上有行船历史的记载。桑耶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壁画中也有记载。由此可以推断行船历史年代早于壁画时代和文献记载。又据,在民歌中有这样的记载,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欢迎的人们唱道:“……请别怕甲曲绒的水,有百条牛皮船在迎候……”,由这些史料和民歌中可推断,郭孜舞具有悠久的历史,成为吐蕃早期西藏重要水上交通工具。

虽然牛皮船的构造其实很简单,用木做船架、牛皮做船体,一般船身长3米多,高1米、宽2米左右,一只船至少要用两张牛皮(不限于牦牛皮)缝制,每船可载10人左右,适合于西藏河流的特点,它吃水浅,牛皮入水,一经泡浸,便发软,有弹性,对水中暗礁等物耐撞击、磨擦,牛皮船轻便灵活(重量只有30~40公斤),船工可随时搬来搬去,船随人行,遇水撑舟、上路背在肩上,十分方便。

山南地区贡嘎县甲竹林镇的牛皮船舞具有100多年的历史,陇巴村是山南地区唯一以渔业生产为主的村庄。陇巴村在过去刀耕火种年代里,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渔民们每年还要向旧西藏地方政府支水上长途货运的差役,主要是运藏砖茶、食盐等。从拉萨东部的墨竹贡卡宗运到山南桑日宗沃卡,期间共有三百多公里的水路。货运完后,船夫们将牛皮船背在背上,沿雅江土路步行返回陇巴村。

一路上两种声音始终伴随船夫们,那就是划船时船桨与牛皮船相撞发出的“子日、子日”声和绵羊脖子上铜铃的“叮、叮”声。有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歌舞。由漫长的捕鱼、水运劳动直接演变而来的陇巴郭孜舞蹈动作粗犷朴实,铿锵有力,灵活多变,充满陇巴村特有的渔民劳动气息。

陇巴牛皮船舞大致分为四种, 其文化表现形式独特,区域特色鲜明,具有其他民间歌舞无法比拟的特点。即:第一段叫“述道白”,由一位叫做“阿热”的领舞者来进行演唱,类似于开场白;第二段叫“仲孜”,即野牛舞,开始时船夫们站在后面一排,两名领舞者站在台前两侧,船夫们在一片“杂昂!杂昂!杂昂”的击船声中跳船夫舞,而旁边的领舞者则边跳边唱《祝福歌》;第三段叫“挑哈达”,领舞者们唱《祝福歌》的同时从藏袍中取出哈达,边唱边放在地上,同时船夫队长来到台中,向前弯腰,用背上牛皮船的右上角挑起哈达;第四段主要是唱《祝福歌》,唱完后领头的领舞者向场下观众行礼后离开。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