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市曲江区行政区划

2019-11-14 15:48:5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区划沿革

  民国以前

  中国小康网 民国以前,曲江县行政区划历代相沿,基本推行乡里制度,乡、里之下又设保、甲,因史料欠缺,无法将保甲系统记述之。据清代3部县志记载:元代于县城设4厢,乡村设14乡51里。明代于县城内设4坊,城郊设3厢,乡村设33都,合称40里。清代由康熙至光绪,均沿袭明代旧制,今据光绪《曲江县志》抄录于下:4坊:文教坊、化成坊、九成坊、皇华坊。 3厢:外厢、中厢、下厢。33都:长桂一都、长桂二都、长桂三都、绵普一都、绵普二都、绵普三都、墨石一都、墨石二都、大林都、布恩上都、布恩下都、平夏一都、平夏二都、上车都、泷夏都、洪义都、亲贤一都、亲贤二都、氵算溪都、张村都、龙塘都、玉田都、凤冲都、凤田都、太平都、莅俗都、贤相一都、贤相二都、仁务都、甘竹都、韶社都、上礼都、下礼都。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体制变更频繁,史料欠缺,难以系统记述。概言之,其时基本为区、乡制度,区为县的派出机构,乡(镇)为区的派出机构,办公机关各称区公所、乡公所。乡(镇)之下,时有里、保、甲之设置与废除。民国17年(1928),全县设16区:

  一区治所在县城,辖城厢以内。

  二区治所在附城,辖附城东河坝、西河坝、沙井、黄竹水、湾头、府管、莲花岭、乐村坪、东白芒、西白芒、车头、若合坝、芙蓉山背等乡(镇)。

  三区治所在犁市,辖犁市、安正、行平、和安、联保、永安、联安等乡。

  四区治所在桂头,辖桂头、桂山、大岔洞、梅塘、仁和、阳春、大坝等乡。

  五区治所在重阳,辖重阳、一六等乡。

  六区治所在龙归,辖龙归、凤田、江湾等乡。

  七区治所在白土,辖白土、由矢田、四乡、白沙、龙皇洞、界滩等乡。

  八区治所在樟市,辖樟市、罗坑、太和墩等乡。

  九区治所在乌石,辖乌石、杨梅、鹅鼻、氵蒙氵里、大坑口、石角等乡。

  十区治所在沙溪,辖沙溪、木坪、内洞、八甲、凡洞、外洞等乡。

  十一区治所在马坝,辖马坝、安山、石堡、小坑、南华、氵算溪、汤村、山子背、演山、小江、陶马墩等乡。

  十二区治所在大塘,辖大塘等乡。

  十三区治所在枫湾,辖枫湾、五社、小坑、火山等乡。

  十四区治所在周田,辖周田、平甫、上道、大桥、古洋、柳周陂、较坑等乡。

  十五区治所在新庄水,辖新庄水、鸡笼、灵溪等乡。

  十六区治所在黄坑,辖黄坑、苦竹、租浆等乡。

  民国18年(1929)于乡(镇)之下设保、甲。民国21年实行地方自治,废除保、甲。民国22年又恢复保、甲,时保、甲规模未作统一规定。民国26年,规定10户为1甲,10甲为1保,每乡(镇)设10保,特殊地区最多不得多于15保,最少不得少于6保。民国30年,全县设6区2镇23乡265保3214甲。民国35年,全县设6区2镇22乡241保3383甲。民国36年,全县为6区2镇21乡238保3180甲。未久又作调整,全县行政区划为6区2镇21乡237保3180甲:

  一区辖马坝、乌石、沙溪3乡;二区辖龙归、白土、白沙、樟市、罗坑5乡;三区辖大田、丽水、新溪、协安4乡;四区辖大塘、枫湾、火山3乡;五区辖犁市、仁和、安和、一六4乡;城关区辖东厢、西厢2乡和太平、武城2镇。

  建国后

  1949年10月成立曲江县人民政府后,即行废除保甲制,行政区划行使区、乡制度,但均由派出机构转为基层政权机构(区政府、乡政府),全县设6区、62乡。

  1949年11月25日,城关区升格为韶关市,不属曲江县管辖。

  1950年2月,从一区划出樟市、流坑、太和、南约、白沙、界滩、罗坑7个乡成立第六区;3月,韶关市降格为韶关镇,回归曲江县。

  1951年5月,从第五区划出重阳、一六、东粉、上阳陂、黄陂坝、桂头6乡成立第七区。此间,各区普遍将乡划小,建立村级人民政府,全县共有7个区政府和102个村政府。

  1951年6月,再升韶关镇为韶关市,从此不再属曲江县管辖。

  1952年3月,曲江、乳源二县合并成立曲乳县,原曲江县7个区建制不变,原乳源县的一区(侯公渡)、二区(芦村坪)划归曲乳县改称第八、第九区。1952年12月,村政府又统一改称乡政府。1953年5月,撤销曲乳县建制,各自恢复曲江县、乳源县建制,曲江县仍辖合并前的7个区。

  1954年1月,7个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转为县的派出机构。区下设乡,仍称乡政府。全县时有7个区120个乡,时称大区小乡制。

  1955年6月,各区取消数字排列,改以区公所驻地地名为区名,即一区称马坝区、二区称龙归区、三区称周田区、四区称大塘区、五区称犁市区、六区称樟市区、七区称重阳区,此间全县有7区102乡9街(墟)。

  1957年2月,又将7个大区划分为14个小区,即马坝区分为马坝、沙溪、大坑口3区,龙归区分为龙归、白土2区;周田区分为周田、大桥、黄坑3区,大塘区分为大塘、枫湾2区,犁市区分为犁市、大村2区,樟市区和重阳区保持不变。时称小区大乡制。

  1957年12月,撤销区建制,原14个区改称乡,原42个乡合并到14个新乡中,时称撤区并乡。此间由14个乡管理27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3月,龙归乡分为龙归、凤田、水上3乡,全县时有16乡;同年5月,沙溪乡并于坑口乡,白土、凤田2乡并于龙归乡,黄坑乡并于周田乡,枫湾乡并于大塘乡,大村乡并于犁市乡,全县由16乡减为10乡。

  1958年10月,撤销乡建制,实行政权组织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联为一体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全县共成立6个人民公社。即马坝乡、坑口乡合并为马坝公社,龙归乡、水上乡合并为龙归公社,周田乡、大桥乡合并为周田公社,重阳乡、犁市乡合并为韶北公社,樟市乡和大塘乡直接转为人民公社。

  1959年1月,曲江、乳源、仁化3县和韶关市合并成立韶关市(时称三县一市合并),撤销曲江县建制,原曲江县6个公社划归韶关市管辖;3月,马坝公社分为马坝、乌石2公社;7月,撤销韶北公社,分设犁市、重阳2公社。

  1961年3月,恢复曲江县建制,并将原乳源县辖地划给曲江县,此间,曲江县共辖马坝、龙归、周田、大塘、犁市、樟市、重阳、乌石和乳源、古母水10个公社;6月,从乌石公社分出沙溪公社,从龙归公社分出白土、江湾2公社,从周田公社分出黄坑、长坝2公社,从大塘公社分出枫湾公社,从犁市公社分出仙人庙公社,原乳源县境新增洛阳、龙南2公社;年底,全县共辖19个公社,其中原曲江辖地共15个公社248个大队。

  1962年6月,乳源公社分为附城、侯公渡2公社(撤销乳源公社),全县时有20个公社。1963年7月,乳源瑶族自治县成立,附城、侯公渡、龙南、古母水、洛阳5公社划归乳源瑶族自治县管辖。

  1964年6月,从乌石公社分出大坑口镇、从犁市公社分出花坪镇。1966年8月,仙人庙公社易名梅村公社;9月,龙归公社易名红卫公社,花坪镇易名红工镇。1967年4月,从樟市公社分出消雪岭公社,从红工镇分出花坪公社。1969年7月撤销花坪公社;9月撤销消雪岭公社。

  1970年10月,从马坝公社分出马坝镇。1973年6月,红卫公社复名龙归公社。

  1974年4月,从樟市公社分出罗坑公社;6月从大塘公社分出小坑林木场(公社级),此间全县共有16个公社,3个镇、1个林木场。1975年12月,小坑林木场增挂公社牌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77年11月,从白土公社分出白沙公社、从龙归公社分出凤田公社、从周田公社分出灵溪公社、从大塘公社分出火山公社。此间,全县共有21个公社、3个镇、228个大队、2044个生产队。

  1981年1月,长坝公社易名大桥公社;红工镇复名为花坪镇。

  1983年11月,实行撤公社建区、乡的体制改革,将21个公社改称区公所,3个镇建制不变,全县共设21区3镇138乡、5个乡级镇和7个乡级管理区。

  1986年12月再次实行撤区建乡(镇)的行政体制改革。凡有3000以上非农业人口的区改设镇,不满3000非农业人口的区改设乡,实行以乡镇领导村的体制。全县撤销原21个区公所,设15镇8乡(马坝区合并于马坝镇)原来的乡和乡级管理区改称村民委员会。村委会之下设村民小组。除乌石镇大坑口村委会、石角村委会划归大坑口镇以外,其余各镇、乡辖区未作变动。全县共有15个镇、8个乡、170个村委会、28个居民委员会、1个街道办事处。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0号)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韶关市曲江县,设立韶关市曲江区,曲江区辖原曲江县的马坝镇、罗坑镇、樟市镇、大坑口镇、乌石镇、沙溪镇、大塘镇、小坑镇、枫湾镇、白土镇,区人民政府驻马坝镇;将原曲江县的花坪镇、犁市镇划归韶关市浈江区管辖;将原曲江县的重阳镇、龙归镇、江湾镇划归韶关市武江区管辖;将原曲江县的黄坑镇、周田镇、大桥镇划归仁化县管辖。曲江区于8月3日挂牌成立。

  2004年5月29日,曲江区辖原曲江县的马坝镇、罗坑镇、樟市镇、大坑口镇(后划入乌石镇)、乌石镇、沙溪镇、大塘镇、小坑镇、枫湾镇、白土镇,区人民政府驻马坝镇;将原曲江县的花坪镇、犁市镇划归韶关市浈江区管辖;将原曲江县的重阳镇、龙归镇、江湾镇划归韶关市武江区管辖;将原曲江县的黄坑镇、周田镇、大桥镇划归仁化县管辖。

  2004年5月,撤销曲江县,设立韶关市曲江区。同年8月3日,举行建区挂牌仪式。

  区划详情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曲江区辖9个镇(马坝镇、罗坑镇、樟市镇、乌石镇、沙溪镇、大塘镇、小坑镇、枫湾镇、白土镇),区人民政府驻马坝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