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市仁化县历史沿革

2019-11-14 16:14:2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仁化历史悠久,春秋时属南越。

  战国时属扬越。

  秦朝属陆梁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置桂林、南海、象郡,仁化县地域属南海郡

  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前207年前后),赵佗据岭南三郡,自建南越国,仁化地域隶属之(赵佗在仁化筑城),至南齐年间(479年至502年),始建仁化县,距今约1500年。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南越归汉,仁化为曲江县地域,属桂阳郡,隶荆州。新莽改曲江县为除虏县,桂阳郡为南平郡,仁化属荆州南平郡除虏县地域。

  后汉复故,和西汉同。

  东吴甘露元年(265年)三国时期,仁化地域属吴国,分桂阳郡南部都尉置始兴郡治曲江县,仁化地域改属荆州始兴郡曲江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平吴,仁化地域随始兴郡改属广州。

  东晋成帝时始兴郡复属荆州,仁化地域又属荆州始兴郡曲江县。后又改属荆州分出的湘州。南北朝时期的170年间(420年至589年),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仁化地域属广州始兴郡曲江县。

  元嘉三十年(453年)改属湘州始兴郡曲江县,泰豫元年(472年)又改属湘州广兴郡曲江县。

  南齐(479年至502年)时,从曲江县分出地域,开始设置仁化县(县治在今仁化县境走马坪北20里的恩溪扶溪合流处),属湘州始兴郡。

  梁朝至唐垂拱三年(502年至687年),撤销仁化县,并入曲江县。

  陈属东衡州始兴郡。

  秦末汉初(207年前) 南越王赵佗在仁化北端筑城,为南越北端隘口,自汉至今均称为城口。

  南齐年间(479年至502年)始置仁化县,属湘州始兴郡。

  梁朝至唐垂拱三年(502年至687年) 撤消仁化县,并入曲江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仁化县属广州总管韶州曲江县,开皇十一年(591年)废韶州,属广州总管广州曲江县。

  仁寿元年(601年)属番州总管番州曲江县。

  大业三年(607年)属杨州南海郡曲江县。唐武德四年(621年),仁化县属广州总管番州曲江县,不久属广州总管东衡州曲江县。

  贞观元年(627年)属岭南道韶州曲江县。

  垂拱四年(688年),从曲江县划出仁化、光宅、清化、潼阳四乡复置仁化县(县治改设走马坪),隶属岭南道韶州。

  天宝元年(742年)至至德三年(758年)一度改韶州称始兴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属韶州。

  垂拱四年(688年)从曲江划出仁化(约今城口、红山)、光宅(约今仁化镇、丹霞)、清化(约今长江、扶溪)、潼阳(约今董塘、石塘)等4乡,复置仁化县。县治在走马坪,隶韶州。

  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时,仁化县仍隶韶州,初属卢光稠管辖的地区。

  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归南汉国。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仁化县并入乐昌县。

  至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再复置仁化县(县治又改设于当时的光宅乡,即现仁化县旧城,沿至今)。属广南东路韶州。

  元朝属江西省广东道韶州路。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称府,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又撤销广东道,仁化县改属广东行省韶州府。

  洪武九年(1376年)改广东行省称广东布政司,仁化县属广东布政司韶州府。清属广东省韶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裁韶州府,仁化县直属广东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仁化隶广东省西北绥靖委员会。

  民国二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936年-1949年)仁化县属广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6日全县境解放。随即成立仁化县人民政府,属广东省北江专区。

  1952年仁化县属中南军政委员会广东省粤北行政区。1956年仁化县属广东省韶关专区。

  1958年11月7日,仁化县并入广东省韶关市,为市管辖的郊区。

  1961年1月17日仁化从韶关市划出,恢复县建制,属广东省韶关专区。

  1968年2月21日仁化县撤销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县革命委员会,隶广东省韶关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1月,恢复仁化县人民政府,属广东省韶关地区。

  1983年6月,韶关市与韶关地区合并,以市带县,仁化县属广东省韶关市辖。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0号)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将原曲江县的黄坑镇、周田镇、大桥镇划归仁化县管辖。调整前,仁化县面积1822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人。调整后,仁化县辖仁化、城口、长江、扶溪、董塘、石塘、闻韶、丹霞、红山、黄坑、大桥、周田12个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