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市大祥区历史沿革

2019-11-04 18:39:3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玥莹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历史上境内有“打枪坪”,后人嫌其粗俗,以其谐音改为大祥坪,取其大吉大祥之意而得名。春秋属楚地,秦属长沙郡。西汉属昭陵县,县治置境内。三国时,初属蜀,后入吴。吴后主宝鼎元年(266年),置昭陵郡昭阳县,属荆州。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避司马昭之讳,改昭陵郡为邵陵郡、昭阳县为邵阳县。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3年),改邵州为敏州、邵阳县为敏政县。后汉复称邵州邵阳县。

  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升邵州为宝庆府。至1912年,属湖南宝庆府邵阳县。1913年,废宝庆府,设宝庆县。1928年,复名邵阳县。1938年,邵阳城区设安和、建治2镇,今大祥区境域城区属建治镇。1949年10月13日,将安和、建治2镇设立区级邵阳市,属邵阳县。1950年10月19日,以城关镇及祭旗、佘湖、板铺、城北、田江渡5乡为县级邵阳市,市、县同城而治(1952年2月26日邵阳县驻地迁驻塘渡口),境域分属邵阳市、邵阳县。

  1951年,邵阳市废除保甲制,划分为7街,并设立郊区工作委员会,境域分属邵阳县、邵阳市一、二、三、四街和郊区工作委员会。1952年3月,境域分属邵阳市第一、二、三、四街和郊区工作委员会及邵阳、邵东县。1953年7月,境域城区属邵阳市第一、二区。1955年7月,第一、二区分别更名为城西区、青龙桥区。1956年5月,撤销城西区、青龙桥区,以邵水河为界,其西部成立邵阳市西区,境域分属西区、郊区工作委员会和邵阳、邵东县;6月,撤销郊区工作委员会,郊区各乡由市委农村工作部直管。

  1957年8月,撤销西区,分别成立邵阳市城西、曹婆井办事处。1958年1月设立郊区办事处,市委农村工作部所管各乡划入郊区办事处;8月,城西办事处试办红旗公社;9月,从邵东县划入板桥、蒋河桥乡,从邵阳县划入檀江、面铺乡及庙山乡(今雨溪镇)的10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到郊区办事处;10月,撤销郊区办事处,其管辖的公社由复建的市委农村工作部管理。

  1977年7月,邵阳市升格为省辖市;12月,红旗、红卫2个办事处合并设立县级邵阳市西区。1987年8月,西区政府搬迁至城西街道西湖路10号。1997年8月29日,国务院批复(国函83号):撤销邵阳市东区、西区、郊区,调整设立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1997年11月,大祥区正式挂牌成立。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