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司令”的敬老情—记“湖南好人”新宁县高桥镇敬老院原院长廖柏青

2019-06-13 00:00:00 来源:新宁党建网-首页 作者:点击数905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图为廖柏青(中)和敬老院的老人在一起。
    6月6日,新宁县高桥镇敬老院原院长廖柏青获评5月“孝老爱亲湖南好人”,这是今年来我县第一个“湖南好人”获得者。
    曾荣获湖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廖柏青有个别号叫“廖司令”,他1974年16岁参军,1976年入党,1979年参加中越自卫还击保卫战,曾屡立战功,1980年转业分配到新宁县高桥镇政府搞后勤工作。
    不管是部队还是在地方,廖柏青一贯乐于助人,工作扎实苦干、为人低调热情、做事公道正派,生活中他常常向大家讲军营生活,说那些在枪林弹雨中英勇奋战的故事,同事们都亲切的尊称他为“廖司令”。
    2005年8月,新宁县高桥镇创办了烟村敬老院,镇领导安排廖柏青到距镇政府3公里远的敬老院当院长。到任之后,他向院里的48名老人表示:“镇领导安排我来,我就会负起责任,永远照顾好你们!”为了这份承诺,十多年来,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成为五保老人的贴心“保姆”和“孝子”。
挑重担,以院为家不言苦。刚去的那半年多时间里,他每周7天,吃住都在敬老院,精心打理敬老院,热心照顾五保老人。平时换个路灯,接个水龙头,给老人理发剃头,打扫卫生之类的小事,就连那种最累最脏的厕所清扫工作也似乎成了他的“专项”范围。自从到敬老院工作以后,他就很少回家,老母亲跟着哥哥嫂嫂生活。有一年他妻子过生日,一家人守着一桌饭菜等他回家,最后却等到老廖一个电话:“我在医院呢,有个老人得了急病,现正在抢救,他一个亲人也没有,我走不开身啊……”他妻子当场气得眼泪汪汪:“嫁给他这么多年,他自己累死累活的,没吃过一顿好饭菜,都五十好几的人了,也不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好不容易一家人聚在一起了,盼着能给他补补身子,又不碰巧……”
    精管理,殚精竭虑显真情。敬老院日常开支大,当时48位老人,年纪最大的76岁,最小的55岁,一日三餐必须让老人一天有一顿肉吃,一个月下来6000多元,加上煤 、水 、电费、医药费等。廖柏青借鉴部队的管理方式 ,将院内健康老人分成炊事班 、蔬菜班 、养殖班 、加工班、能源供应班和竹器编织班共6个班 ,分工协作 ,自力更生,坚持以劳促养、以工促乐、以院养院。为了驱走老人们心中的孤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老廖购置了二胡、鱼鼓、钢管等乐器,在院内成立了小乐队,每月逢7日组织院内老人和周边群众在敬老院开展对唱山歌活动。这样下来,敬老院里时时吹拉弹唱、歌声悠扬,到处热闹非凡,每个老人都开心地笑了,过上了让全镇老人们都很羡慕的生活。
    乐奉献,任劳任怨犹未悔。院内老人孤苦无依,到了生病期间也没亲人来看望照顾。廖柏青对此十分上心,尽量让老人心情愉快,少生病、少住院。他定期组织给老人们洗头、理发、换衣、洗被等,在他的身体力行下,老人们个个衣着干净,床铺平整,没有丝毫邋遢样。老人们年老体弱生病是常事,每一次,老廖都不厌其烦地替老人们买药喂药,把屎把尿,发烧了冷敷,吃不了硬饭煮稀粥,想吃水果买水果,尽心尽力去做。每次院里的老人过世了,他都亲自帮老人穿寿衣,把遗体抬进棺材,护送回原籍。他还把家里亲戚、单位同事的半旧衣服收集好,带回给敬老院老人们穿。
    铭初心,退休之后做义工。2018年他卸任退休,如今已满头华发,患有白血病多年的老伴也需要人照料,但他始终放不下敬老院的众多老人,一直恪守“永远照顾你们”的诺言。他给自己定下规矩,一周起码要有3天到敬老院去做义工。他经常对患白血病10多年的妻子说:“这些老伙计离不开我。只要我还挑得动柴火,还能锄得了地,不到走不动路的那一天,我就要去关心照顾他们!”廖柏青视敬老院老人为父母亲人,令老人的族人们唏嘘不已,深为感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廖柏青的心里,这些老人己成为他最重要的牵挂,他也成为这些老人心中最重要的“擎天”孝子。由于他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2005年高桥敬老院被省政府授予“模范敬老院”的荣誉称号,廖柏青本人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新宁县人民政府记三等功,2010年获新宁县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孝亲敬老之星”、“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14年被评为新宁县道德模范,2018年被评为新宁县“老有所为模范”,2019年4月获评“邵阳好人”。他的感人事迹先后刊登于2007年1月4日的湖南日报《“廖司令”的敬老情》,2010年9月11日的邵阳日报《五保老人的贴心“保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