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和谐文明新家园——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三

2020-12-11 08:00:00 来源:丹江口市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三千里汉江,丰饶而美丽,丹江口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她的“脖颈”。

这是一座魅力之城,南水北调中线从这里开始,高峡平湖,是现代文明的风景;这是一座绿色之城,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是生态文明的“美丽绽放”;这是一座文化之城,孺子歌处,沧浪濯缨,汉水文化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创建文明城市,助推高质量发展,文明与发展相辅相承,相得益彰,文明为城市铸魂,城市为文明固基。文明之路,见证汉江河畔大城崛起!

魅力之城的“文明路径”

文明铸魂,为城市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我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全民共享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一座魅力之城蓬勃而出。

春秋战国设置均陵郡,2200多年的建置史,孕育了一部源远流长、丰富厚重的文明史。

南水北调,均州古城化作“水底龙宫”,涅槃重生的城市,在汉江河畔砥砺奋进,开启大城崛起的征程。

开展“一江两河两山”建设会战,构建“一核两极、一江两岸”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右岸新城日新月异,功能布局日益完善,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形成“两翼齐飞”的大城格局。营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滨江生态景观,江岸线成为城市风景线,一个宜居宜业宜旅的现代化生态滨江城市,渐成气象,“中国水都·十堰龙头”的地位更加稳固。提纲挈领的顶层设计,构筑了文明城市强有力的“骨架”。

推进全域生态化、新型工业化、全域旅游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化、民生普惠化,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武术之乡、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荣誉记录着文明进步的足迹,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崛起。

发展是文明的基石。夯实工业基础,以东环工业新区、水都工业园、六里坪汽车产业园等为龙头,加快百亿园区建设。不断招大引强,推进转型升级,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水资源利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坚持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农夫山泉、雨润等知名企业,纷纷接住我市抛出的“橄榄枝”,抢滩落户,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十足,“百里工业经济长廊”呼之欲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发展县域经济先进县市。

围绕大园区,构建大交通,库区生态公路环库大环线,让汉江两岸天堑变通途,打通“一小时经济圈”。丹陶公路打通鄂豫两省交通“瓶颈”,丹土一级路、土武路等一级公路,让发展“提速”,十淅高速、十房高速、汉十高铁穿境而过,武当山机场、襄樊机场一小时可达,立体交通网络,打通城市“奇经八脉”,发展进入“快车道”。

“真金白银”投入,夯实城市基础。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3.2亿元,突出抓好以改善交通和城乡环境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大手笔勾勒,高起点规划,大项目推动,文明创建,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一座交通便利、环境优良、生态优美、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魅力之城,呈现在世人眼前。

和谐之城的“文明密码”

今年5月,总投资102亿元,4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1月,20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1.5亿元。重大项目接连“落地生根”,我市“招商吸金”势头不减,成为投资的热土,兴业的高地。

文明城市创建,营造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一座和谐文明之城,“磁场效应”凸显,成为企业青睐的“投资洼地”。

“规定9天办理时间,没想到3天就办好了!”拿到新核发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润东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星雨,由衷地为我市“政务提速”点赞。

全面优化政务服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公开接访,参与接听市长热线电话,开办《百姓问事》电视专栏,开通56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通“网上问政”,倾听百姓心声,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转变作风,简化审批流程,实现“进一扇门、到一个窗、盖一枚章、跑一次路、报一张表、登一张网”。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1条,提高政策“含金量”,提升企业满意度。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出台“首席服务官”制度,施行企业开办“一表申请”,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打伞破网”,提升群众安全感。启动“雪亮工程”,发布信用“红黑榜”,公开“老赖”信息,建立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一座文明和谐文明的城市,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让经营者安心发展,树立起现代、和谐的城市新形象。

生态之城的文明赓续

汉江水面上,野鸭、鸳鸯、白鹭等珍稀鸟类自由自在地嬉戏、捕食,休闲的市民与成群的水鸟,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享碧水蓝天、绿地美景,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城市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植树护绿,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人工造林近65万亩,建立库周生态隔离带10.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6.79%。今年,我市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是全省唯一入选城市。

保水护水,让清净水源永续北送。

打响“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实施“清流行动”,“河长制”全覆盖;壮士断腕,关停污染耗能企业179家,每年减少税收3.6亿元以上。投入3亿多元,对工业、生活废水进行达标治理,建制镇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投入4亿多元,对官山河等“五河”流域进行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确保全部达标入库。实施“清库行动”,落实十年禁渔,汉江丹江口段全部禁捕退捕,12万只网箱、726处库汊养殖,全部取缔清理,1万多渔民“洗脚上岸”,转产就业。

全域旅游,打造城市的“诗与远方”。

树立全域“大公园、大景区”理念,加快全域景观化和全域城镇化建设,山水相得益彰,旅游得天独厚,先后荣获中国“美丽山水城市”、中国“美丽城市”等荣誉称号。

绿化美化,把城区建成景区。建园添绿,新添13处街头游园,点缀居民生活,建设沧浪洲湿地公园、砂石体育公园、西城山健康公园等大型公共休闲乐园,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移步见景,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8.1%。

人水相亲,建成5公里的“一江两岸”景观带和10平方公里的沧浪洲生态湿地,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美不美,先看水,沙沟河生态修复,让潺潺流水回归都市。一个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景观城”,让人刮目相看。

净化亮化,往日下不去脚的农贸市场,如今干净整洁,农残检测、公共卫生间、“放心秤”成为市场标配,市民“菜篮子”拎得称心如意。新增公共停车场,公共停车泊位,让市民回家更舒心。投放电动公交,启用公共充电桩,让城市更环保。实施亮化工程,城市地标丹江口大坝“穿红挂绿”,“一江两岸”灯火阑珊!

城市兴,文明兴。沐浴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凝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文明之光指引大城崛起,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