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产业兴村 文明塑村——泉溪镇坝溪河村振兴记

2020-10-09 00:00:00 来源:竹溪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竹溪县政府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美丽山村坝溪河,山珍海味特别多。要吃鸡子笼里逮,要吃鱼儿河里摸……”这首顺口溜,道出了深藏秦巴深山里的坝溪河村别样洞天。

位于鄂陕交界的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1%,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40000至50000个。过去,村民守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却过着贫穷的日子。2014年,全村282户838人中贫困人口达182户580人,是竹溪县1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在省邮政公司的帮扶支持下,坝溪河村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的这个关键,兴烟叶、养蜜蜂、搞电商,让人人有事做,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至去年底,该村贫困发生率由69.21%降至0.12%,村民人均收入达1.6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8万元,成为泉溪镇最富裕的村。

“筑巢引蜂”过上“甜蜜”日子

“以前吃了上顿愁下顿,天天劳作不安身。”1957年出生的3组村民张显志,祖祖辈辈住在坝溪河村,对村里的变化历历在目。

“偏远的村子,无增收产业,留不住人。”张显志感叹,“最多的一年,村上有17户人家选择外迁,有200多名青壮年劳力选择外出务工。”为了生活,张显志的小儿子初中毕业就外出务工。因无学历、无技术,进工厂只能干又脏又累,收入很低的工作。到工地,又因体质弱,身体吃不消,只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坝溪村生态环境好,山上各种花木达120多种,发展蜜蜂养殖,有先天基础。”2016年,坝溪村找到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成立坝溪味道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免费为村民发放蜂箱500个,购回优质蜂种330余箱,以合作养蜂形式聘请养蜂技术员为社员(村民)养蜂提供指导。当下,村里养殖蜜蜂3000余箱,年产蜂蜜10吨以上,带动户均增收6000多元,培育出养蜂大户17户。

“多亏了村里发展蜜蜂养殖,我家才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4组村民詹昌福高兴地说。詹昌福全家6口人,妻子和儿媳常年患病,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对象。2018年詹昌福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购进10箱蜜蜂。合作社考虑到詹昌福家的情况,特意多赠予他家5箱蜜蜂。去年仅养殖蜜蜂让詹昌福家增收1.5万元,顺利脱贫摘帽。

为解决蜂蜜的销路问题,该村建设电商中心,注册“坝溪山宝”商标,购置大型罐装设备产业化生产,从而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有产业引路,外出的孩子们也回来了。”去年张显志小儿子看中家乡发展的美好前景,返乡养蜂30箱,目前增至68箱。上月底采收蜂蜜240斤,按当前的市场价70元每斤,不仅收回成本,还有结余。他信心十足,“明年养蜂规模将突破100箱,预计收入3万元。

”此外,近年来坝溪河村烤烟种植规模稳定在1400亩,直接带动60余户村民通过种植烤烟致富。

“日积月累”重塑“文明”风尚

“种地的,把石块都往大路上甩,平整的道路,却很难行。”谈及村里发展之后,老百姓的集体意识不强、文明素质跟不上的问题,村支书李新春眉头紧锁,“邻里不团结,垃圾乱倒,脏水乱泼,嫌贫爱富各顾各,争低保当贫困成风……”

“新村要有新气象,富了口袋,还得富脑袋。”今年年初,坝溪村两委经过充分研究,决定在深入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基础上,创新推出“乡风文明建设积分卡”,开展“五好”“最佳”评选,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每月举办一期“乡村讲堂”,宣传党的政策、普及致富技能、传播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每半年组织一次乡风文明建设积分评分,以消费积分为载体,实施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将乡风文明建设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来;每年开展一次“好家庭、好乡贤、好村民、好婆婆、好儿媳”和“最佳村干部、最佳协管员、最佳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评优树模、道德引领,培育文明风尚,弘扬社会正能量。

“积分可以当钱花,我乐意参与公益活动,争当好人。”3组村民李新强,一个人生活,以前忙于养蜂种地,“居家生活怎么方便怎么搞,垃圾出门就倒,洗脸水出门就泼到马路上。”自村里实施“乡风文明建设积分卡”,开展“五好”“最佳”评选以后,他积极参与,每天早晨起床之后,首先打扫自家庭院,然后把门前的马路清扫一段。6月底,村里组织第一次积分评比,他获得了最高分70分奖励。

“如今,村子整洁了,环境变美了,邻里和睦了,老百姓的精气神更旺了。”泉溪镇党委负责人如是说。(竹溪新闻网讯)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