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交出幸福答卷——第五师双河市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见闻

2020-03-19 00:00:00 来源:第五师双河市门户网 作者:杨欢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仲春过半,忙碌,正成为第五师双河市的主基调。

田野里,冬小麦已经绿意动人,葡萄树正准备重见阳光,搂膜机、平地机,一溜烟地从地里跑过,将土地收拾得规整平滑,只待春播。羊圈里,新生的羊羔四处撒欢看着真让人喜欢……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年。记者来到师市几个团场,感受职工脱贫后的喜悦,感受团场在攻坚后的坚守。

3月15日,八十六团五连职工海力力·沙吾提正在照看小奶牛,他家每年收入10余万元,成为连队脱贫带头人。(吕羡林 摄)

党建引领找路子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通过基层党组织扎实落实上级扶贫政策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是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九十一团七连党支部,正是通过扎实落实上级扶贫政策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产业扶贫、项目脱贫、基础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这个冬天,九十一团七连职工高密爱圆了楼房梦。

走进高密爱家,屋内宽敞明亮,谈起搬进新房后的感受,她更是笑逐颜开、合不拢嘴,过去冬天只能烧炉取暖,既不卫生更不安全,一家人只能挤在地头土块房生活,现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使全家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更加温暖、舒心。

高密爱家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生活非常拮据,买不起新房,只能住在葡萄地地头羊圈旁的自建房里。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她也为如何过冬发愁。

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七连党支部为她家协调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廉租房。

2014年以来,七连依托廉租房等建设项目,推进美丽连队建设,新建楼房9000余平方米,可以为102户职工提供安全住房。

对于高密爱来说,这套楼房不仅在短时间内帮助她圆了楼房梦,更可以帮助她家渡过这几年的住房难关。她说:“连队党支部这样为我考虑,我也要更积极地发展养殖业,让自己再勤快点,争取早日拥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楼房。”

脱贫之后,巩固脱贫成果,真正让职工群众从脱贫变为致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七连党支部通过实施种养结合全力保证脱贫成果。七连的主要农作物是葡萄,将修剪下来的葡萄枝条养殖牛羊,既不用花钱就解决了饲草问题,又不用焚烧秸秆污染环境。另外利用牛羊粪便等有机肥,给葡萄追肥,不但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地盐碱重的问题,而且还提升了葡萄品质,使果品等级和销售价格大幅提升,形成循环经济。在连党支部的大力引导下,七连养殖户达到23户,牲畜存栏800余头(只)。

为严格落实九十一团党委脱贫巩固提升三年规划,七连党支部还通过了特色产业带动促进职工增收。

七连有一片重盐碱地,为了挖掘出这片土地的含金量,他们将这片土地改为种植特色葡萄、榛子等人工投入少、效益产出好的树种。通过“以奖代补、先种后补”方式,鼓励职工进行大胆尝试,如今,七连共有68户积极响应产业调整政策进行更新,更新面积达到了1248亩。经过几年的摸索,榛子树种植已经在九十一团取得成功。由于榛子的特点符合团场气候和林地种植要求,且产品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团场党委将这一产业作为 “一团一品”的支柱产业进行打造,同时还将榛子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产业。

七连党支部还在转变职工致富思路上下功夫,鼓励职工在冬闲时外出务工,增加收入。2018年,七连职工有54人外出务工,主要是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从事餐饮服务、物流、保安、房屋装修等,平均下来每人每月有4000元的收入。有了第一批外出打工者带回的好消息,2019年,外出打工找活干成为了连队职工的新时尚。七连职工蒲清廷夫妻俩,当年就找了一份司炉工的工作,工作半年就收入3万多元。

而对于那些无法外出打工增收的困难职工,七连注重帮助他们找到家门口的增收路。2019年,七连有20多名困难职工成为护林员,维护22000亩的南山坡生态防护林,增加收入。

工作队助力出点子

脱贫攻坚,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工作。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那么攻坚途中,只有合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师市驻八十七团三连“访惠聚”工作队,就在脱贫致富上想点子,在产业扶持上办实事,在就业帮扶上找路子,为脱贫攻坚,为职工增收致富添力。

这事儿,八十七团三连职工居马嘎子最有发言权。

2016年,居马嘎子遭遇了一次车祸,这次意外,让本就没有太多收入的家庭彻底陷入贫困。2018年,为了让家里的日子好起来,他萌生出养殖牛羊的想法。工作队队员来他家走访时,居马嘎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实实在在的帮扶,也跟着来了。

在居马嘎子买回羊只后,工作队给他送来了一吨包谷,当年,他家的收入就近三万元。

师市驻八十七团三连“访惠聚”工作队来到职工海拿提·加 步肯家慰问。(王艳玲 摄于2020年1月17日)

2019年7月,新一批“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来到后,去居马嘎子家收集困难诉求时,居马嘎子提出,能不能帮妻子卡马古丽找份工作。工作队在与连队协商后,为卡马古丽申报公益性岗位,当月就实现了上岗。

不仅仅是师市驻八十七团三连“访惠聚”工作队,师市各支工作队在工作中,都将鼓励连队困难职工增收致富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工作队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实现了以就业促脱贫,带领职工群众增收的目标。

九十一团七连位于博州最东端,受阿拉山口季风影响,春秋两季风灾频发,连队主要以种植葡萄为主。截至2018年,全连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09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

脱贫是喜事,但是要巩固好脱贫成果,还要帮助职工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就是接下来要干的事了。师市驻九十一团七连“访惠聚”工作队重点在增收致富上想点子,在产业扶持上办实事,因人施策、精准发力,充分利用连队现有条件,鼓励职工大胆尝试多元化的生产方式,在职工增收上下足了功夫。

工作队在走访中发现,连队有很多妇女常年闲在家中,成为富余劳动力,工作队积极引导,号召愿意从事畜牧养殖的妇女成立种养殖合作社。首要的一点,要先选对带头人。选来选去,选中了七连职工兰晓梅。

说起兰晓梅,那是连队里数得着的勤快人,敢想敢干。她家一直发展养殖,但苦于没有更多资金,养殖规模一直上不去。工作队找到她时,她直率地说出了想法:“我想成立合作社,想把养殖规模搞大点!”

你有想法,我有行动。工作队一方面着手成立合作社的各项准备,另一方面,在入户走访中动员有想法的职工群众入社抱团发展。

兰晓梅的合作社从正式成立到现在初步进入正常运行,工作队队员们一直忙前忙后,统筹资金15万元用于扶持合作社发展养殖。还吸引了6户职工加入,合作社的养殖规模已经发展到了500只。

促进就业有法子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说的是对症施治的道理。对于脱贫攻坚来说,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施策。找对了钥匙,自然就能打开锁。在精准施策中,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实现的就是“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

八十四团在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中,就综合运用团场、社区、连队公益性岗位,实现了以就业促增收。

3月11日,八十四团托里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森巴提·木拉提(左)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周常乐 摄)

在八十四团托里社区,有一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森巴提·木拉提,就是团场困难家庭子女。前两年,她父亲得了重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而且还需要有人在身边时时照顾。当时只有17岁的森巴提·木拉提,选择退学回家照顾父亲。2018年年底,托里社区在了解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后,为她办理了公益性岗位,成为了社区里的一名资料员,让她能够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父亲。

“扶贫不是养懒汉”,推行的公益性岗位扶贫不仅仅是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增收平台,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一平台为贫困群众树立一种靠自己的勤劳双手获得劳动收入、实现自我脱贫的正确导向。

托里社区居民吴红静,2016年同丈夫从老家来到八十四团,丈夫常年在工地当小工,收入不稳定,而她为了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只能选择在家附近打工,收入不高,家庭比较困难。

吴红静说:“当初也有人建议我去申请低保,可是我觉得自己有手有脚,不想靠那份低保过日子。我干保洁员这份工作后觉得挺好的,自己的日子还是要靠自己努力。”

吴红静有劳动意愿,社区为吴红静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成为了一名保洁员,主要负责小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

如今,可以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吴红静觉得心满意足。

八十四团按照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要求,持续强化巩固脱贫成果,综合运用公益性岗位、护边员等岗位,优先安置低收入群体就业,重点解决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三无”困难家庭人员。

方法对了头,脱贫有劲头。通过公益性岗位扶贫,形成了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的良性扶贫链条,实现了推送一岗、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该团托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宋剑军说:“就我们社区而言,公益性岗位政策对辖区困难家庭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当然,对这些困难家庭人员仅仅只实现就业还并不够。另一方面,我们会充分发挥政策兜底的作用,进一步帮助这些困难家庭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既有生活质量上实实在在的提高,更感受到了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关爱。”

精准脱贫,不落一人。脱贫攻坚,实干快干。在第五师双河市,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全面小康才是目标,师市广大职工群众,正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昂首迈上奔小康的征途。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