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肥城市历史沿革

2019-11-30 20:52:5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名称由来与城区变迁

  商周时期,今肥城境内先后有遂、铸、讙、肥子等方域古国。肥城因肥子国而得名。西汉初年始置肥城县,属兖州刺史部泰山郡所辖,距今已二千二百多年。

  老县城始建于西汉,位于市境东北部,有“卧虎城”之说。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知县赵珪监修城池。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县林廷庸增筑月城和门楼。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知县马经纶组织民众改筑石砌城垣。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县李九如率民修补城池 32段。1946年 5月,为清除国民党军政机关在城内的依托,县民主政府组织群众将部分城墙拆除。至1958年全部拆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县城进行改建和扩建。至1976年底,建筑用地扩展到1.234平方公里。因地下埋煤待采,1975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县城迁至老县城南 7公里处刘家庄。1980年 1月,中共肥城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和部分企业事业迁驻新城。1982年县城搬迁基本结束。至 2016年,城市建成区面积 44.3平方公里,已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建置沿革

  肥城置县前,商(殷)时期,属青州、徐州之域。西周时属兖州之域。春秋时期属齐、鲁两国所辖。战国时期归齐国所辖。秦代属齐郡所辖。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始置肥城县,属兖州刺史部泰山郡所辖。东汉章帝末年87~88年)撤销肥城县。境地分属济北郡卢县、蛇邱县和东平国富城县分辖。南北朝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复置肥城县,并设东济北郡于肥城县城。南北朝北齐(550~ 577年)撤东济北郡,并于茌平县的济北郡。县境属之。南北朝北周,建德六年(577年),于肥城县城置肥城郡。隋开皇初年(589年),废肥城郡,保留肥城县,属济州所辖,隶属兖州。隋末,废肥城县,境地属济北郡所辖。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肥城县,属东泰州所辖,隶属河南道兖州。贞观元年(627年)撤肥城县,境地并入博城县。乾封元年(666年),改博城县为乾封县。宋代(960~ 1279年),初为乾封县,后属奉符县、平阴县分辖,隶属京东西路郓州。1115~ 1234年,在旧肥城设辛寨镇,境地属平阴县、奉符县分辖,隶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复置肥城县,隶属山东东西道济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济南府,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属泰安州,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泰武道。雍正十三年(1735年)泰安州升为泰安府,肥城县仍属之。民国二年(1913年)属岱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属济南道。1938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45年 2月,属鲁西(第二办事处)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7年,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1939年 10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初属泰西行政委员会,后属泰西专员公署。1942年 10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冀鲁豫第六专员公署。1949年 9月,隶属泰西专员公署。1950年 5月,肥城县归属泰安专区。1958年 10月划归聊城地区。1959年 7月改属济南市。1961年 5月,复归泰安地区。1985年 3月隶属泰安市。1992年 8月,撤销肥城县,改设肥城市(县级),由省直辖、泰安市代管。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