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历史沿革

2019-09-07 12:25:1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玥莹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调兵山秀丽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不仅给这片土地增添厚重感,还为她披上了靓丽与神秘的面纱。7000年前,先人们就在调兵山繁衍生息。已经发现的历史文物、文化遗址形成于新石器、夏、商、周、唐、宋、辽、金、元、明、清不同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调兵山文化”。这里"唐属燕州,辽属黄龙府隶上京,金属会州",有久远的历史可考。近年来,吸引了无数考古爱好者和学者前来考证。日俄战争时期,这里也曾刀光剑影,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这里聚歼残匪,曾有百余名先烈的热血洒在这片沃土,留下了吟颂民族之魂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浩歌。据《奉天通志》、《法库县志》、《铁岭县志》等记载,上自燕秦,下迄明清,铁法地区的范围均处各朝在东北设治的疆域之内。但地当边塞,明清以前主要是东胡、鲜卑、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从这一带的历史遗存来看,多数是辽金明清时期的遗物。 铁法西北部的法库县柏家沟乡前山村,于1966年夏发现萧袍鲁墓。墓址在前山村北山南麓,拱形墓室,规模较大,内有墓事、大辽北宰相等职,死后葬于祺州娘庄(今前山村)。铁法东南部的大青堆子,位于铁岭县大青乡,系一人工土堆,高出地面10米左右,是明代的烽火台,已被铁岭市列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小青堆子位于铁法市晓明镇晓明至大明公路东侧约1公里处,距大青堆子13公里,中间全为平地。据实地考察小青堆子的土堆,不是地质构造所致,而是人工堆积物,因此,是否也是明代的烽火台,有待考证。

  1979年在大明北山出土金冠一个,重约七两,经鉴定是魏晋时期的文物,系鲜卑贵族所用。金冠作工精细,每迈一步帽翅摇动一下,故取名步摇冠。 1987年铁法矿务局修筑调兵山至康平三台子铁路时,在调兵山附近,发现古文物遗址17处。这些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辽金时代的。其中,辽金时代的共有14处。

  在遗址中,有居住址15处,墓葬4处,建筑址1处,有的遗址,即是居住址,又有墓葬。在蛇山沟北山底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居住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在羊草沟发现的辽金时代居住址规模最大,堆积层较厚,现已发现部分房屋、院落、墙壁等,省有关单位准备发掘。

  大量的出土文物中,有太平山出土的铜镜两枚,其中一枚背面铸有“千秋万岁”四字,是金代模仿汉镜的样式制造的。在西岗子出土一件犁铧,铸有“安平”二字,也是辽金时代的产物。“安平”是河北省的一个县名,如果这件犁铧是仿安平的产品,可见辽金时代这里与中原地区关系的密切。

  法库建县之前,铁法的调兵山、大青、晓明和大明等村镇,分别隶属于铁岭、开原两县。清光绪32年(1906年),设法库门抚民厅,调兵山、大明等村镇划入法库厅管辖。全厅共分30个社。调兵山为安全社首村,辖17个村,大明安碑为安庆社首村,辖12个村。宣统二年(1910)年法库厅改30个社为一城十乡,调兵山为东一乡,仍为乡会所在地,大明安碑村为东二乡,乡会所在地为柏家沟。民国二年(1913年),根据当时政府统一规划各县地方官厅组织令,法库改厅为县。从此,调兵山和大明等地一直为法库县所辖。大青、晓明等地则始终为铁岭县的辖区。

  1981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划铁岭县、法库县的各一部分行政区域设市,因该邻近铁岭市和法库县而得名铁法市。1984年10月铁法市改为铁岭市铁法区;1986年9月又恢复了市建制;2002年建市20周年的铁法市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调兵山市。(刘玥莹)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