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聚力谋振兴——沿河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2020-01-06 11:05:14 来源: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作者:铜仁新闻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土还是那些土,在这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中,土里种出来的价值已今非昔比。”从“要我种辣椒”到“我要种辣椒”再到“我要种好辣椒”,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纸坊村驻村第一书记书记安鹏告诉记者:“纸坊村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令人感慨。”

一亩地可产青椒4000斤,红辣椒3000斤,按照订单1.2——2元/斤,农户每亩可以收入3600元,比过去一亩地玉米、红薯的经济效益要高得多。贫困户宋绍书2018年种植两亩地辣椒,收入8000多元。订单销售,零风险。

这一下子宋绍书有了话语权,今年扩种30.5亩。看到宋绍书信心、决心大,宋贵娥、黄桂花、宋绍敏等村民纷纷调土改种辣椒。

“这场农村产业革命的改革之犁,在贫困山村开拓出一片片希望的田野。发动群众、带领群众、让群众在发展中转变思想,既为农村发展孕育了生机活力,更为产业革命提供创造‘子孙产业’的精神动力。”沿河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兴强认为。

精准施策,依托坝区产业撬动农业转型升级

沿河是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典型的农业县。因乌江切割,山高坡大,耕地破碎,山地占69.9%,丘陵占27%,坝地占3.1%。是典型的岩溶山区。过去一直处于广种薄收状态。

尽管如此,沿河仍然坚持举全县之力,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拓展坝区,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将500亩以上坝区建成特色优势农业高产高效示范区。

该县积极培育500亩以上坝区12个,总面积16605.4亩。实行“一坝一策”,截止目前,12个坝区共种植蔬菜2400亩,种植油菜2150亩、中药材316亩,食用菌163亩,开展了4298亩在田多年生经济作物的秋冬季管理;培育经营主体26家,筹措资金1828万元用于坝区基地及加工厂房建设。

冬雨绵绵,记者走进官舟镇马脑大坝,3000亩坝区上,蔬菜、水果基地整饬一新,一排排温室大棚有序排列;金银草育苗基地上郁郁葱葱,牧草随风摇曳;一畦畦青翠欲滴的蔬菜染绿了千亩田地;田地里、坡岭间,随处可见群众栽种、管护的忙碌身影;蜿蜒的水渠清流淙淙,一道道产业路亮丽延伸......,眼前这片希望的田野,如同名家挥毫泼墨的一幅田园风光图。

来自黄龙村的30多岁的罗钗钗在坝区沿河富华牧业公司金银草育苗基地务工,和邻近村寨来基地上班的妇女一样,每月工资在2000多元左右。她们说,既可以照顾到老人生活和孩子读书,又可以在家门口挣钱,感到满足了。

该公司基地负责生产项目的张小松告诉记者,一年下来要支付劳务费150多万元。

在马脑坝区食用菌栽培基地上,黄龙村驻村第一书记冯爱军告诉记者,30亩地的赤松茸可以采摘4个多月,每斤价格在10元左右。因口感好,供不应求。把小农生产引入大市场,群众致富不是梦。

马脑坝区的变迁,只是沿河坝区产业革命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沿河县坚持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大力推进500亩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种草养牛、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建成农村产业革命的“大棚田、科技田、效益田”,实现坝区产业增效,村民增收。

因地制宜,土地生金绘就产业富民新图景

冬雨濛濛,青山绿水环抱下的板场镇蒲楠坝区2000亩大坝一片生机。2019年初,沿河权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坝区租地260亩,种植黄瓜、茄子、辣椒。黄瓜产量3万斤,茄子产量7万斤,辣椒产量50多万斤。因蔬菜品质优良,畅销省内外,今年实现纯利润30多万元。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一直是传统的水稻、玉米种植,闲置空着的土地不少。

沙子街道回洞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过去,村民一直以种植传统的农作物为主,一年下来,每亩土地的收益只有几百元。如何依靠土地让钱包鼓起来?

2018年,回洞村毅然“变脸”,集中调整土地种植400亩茶叶、800亩空心李、300多亩蔬菜。昔日撂荒地,如今通过产业调整重新焕发生机,而且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2018年初,该村引进沿河思铭梅花鹿养殖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优势养殖梅花鹿,带动建档立卡户36户166人。村民除了在场里务工,2018年底分红,农户户均收入2000多元。

记者在黑水镇走访,龙金、新群、龙堡等村1000亩精品水果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地里进行细致管护。在建权村,500亩高山冷凉蔬菜基地生机盎然。在朝阳村,590亩精品水果基地全部采用农家肥作生态底肥,农户每年此项可以额外收入10多万元;50亩莲藕基地,50亩泥鳅、黄鳝养殖,都已取得收益;460亩黄精、半夏等中药材套种在水果基地里。走进覆盖侯家、桂家、龙堡三个村的花卉苗木基地,各种花卉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在新典村,村民们在魔芋基地里锄草、管护,忙得正欢。“每天到合作社务工,来回有车接送,还要管午饭,工资80元一天,很划算。”来自杨寨村的村民杨翠英说。

黑水镇党委书记刘庆军告诉记者,目前,全乡已发展精品水果1100多亩,蔬菜1000多亩,中药材500多亩,烤烟500多亩,建成年出栏50万只的白山羊养殖基地。土地流转率达到95%,“一村一业”变成现实,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目前,沿河已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8.0522万亩,形成了生态茶(含油茶)、食用菌、蔬菜(含辣椒)、水果(含空心李)、中药材(含石斛)、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确保产业发展好、产品卖得好、带动群众增收效果好。

强化示范引领,把农业园区建成全产业链新高地

沿河沙子空心李素有“人间仙果、李中茅台”的美誉。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品牌。目前,该县在沙子街道、中界镇、晓景乡等11个乡镇189个村实施了7.35万亩的空心李产业,建成沙子空心李省级产业园区。

“春赏花、夏摘果”,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一届连届的李花节和采摘节,景区游客接待量以每年40%以上速度增长。2018年,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

沙子街道甘溪沟村果农黎恒把家里10多亩荒山荒地全部栽植空心李,不仅使荒山荒坡变青山,而且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而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像黎恒一样,享受到了土地生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这是沿河自治县以“发展生态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电商化”为主线,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着力把农业园区建成全产业链新高地的一道缩影。

该县围绕打造“武陵山片区农特产品基地建设县”的目标,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抓手,以“中国空心李之乡”“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白山羊之乡”等品牌为依托,围绕生态茶叶、生态畜牧业、现代烟草农业、精品果蔬业和中药材产业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先后建成现代高效农业园区26个,覆盖22个乡镇,总面积达30万亩。

谯家镇韩家村四季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成450亩大蒜、辣椒、土豆等蔬菜基地,800亩蜜桃基地。首期加入该基地的14户社员每年可分得红利2.1万元。“我在村里四季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工,每年有7000多元收入,流转3亩土地每年有1000多元的租金,比过去自己种地划算得多。”谯家镇韩家村村民王永强满脸笑容地说。

据统计,2019年该县新增市级龙头企业6家。目前,共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12家,其中:省级11家,市级37家,县级64家。(铜仁新闻网  文叶飞  任廷海)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