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散文)

2020-03-26 00:00:00 来源:文成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小时候,我喜欢竹林。长大了,我深爱竹林。

      庚子年初,逢奇世疫灾。我的职业让我深谙八字“疫情不退,愚人不退”,人的八字往往决定人的命运、气局、理念……,于是,我遵循八字,守了又守,巡了又巡。这个春天,我没有与人相约在花丛中,而是在守巡的夹缝中,跑向竹林深处。不是为了挖笋,而是为了感悟竹林深处的那份静谧和那种意境。

      冬春之际的竹林里,除了有笋可以挖,应该还有其它的事与人,譬如乐趣、哲理、鸿儒……

      不然,怎么会有竹林七贤呢!在中国文人的心里,竹林七贤那是高级的存在,长期以来影响了中国人的人文性格。

      山野之地,必有丘壑;市井之外,诗酒田园。空谷幽兰的淡然,竹林深处的雅静,那都是人的向往。

      对我来说,竹林近在眼前,远在天边;所谓的“七贤”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里喝酒,纵歌。在历史上,他们一直受人们的敬重。但逢今日宅家之风靡而言,大大出格,世人惊讶。

      直言恕我无知。

      对于很多人,进入竹林,只有一个事情——挖笋。而当局者迷的我想多了:想对比自然的竹节和画家笔下的竹节;还想研究山间竹笋是否“嘴尖皮厚腹中空”;还要吟诵流芳百世的竹子名诗;还要着急竹子与树木争地盘、抢天空……

      间隙有距的竹子,是一种优美的存在。

       竹杆修长挺拔,亭亭玉立,虚心有节;竹枝袅娜多姿,四时长青,分布有致;竹叶凌霜傲雨,冬不凋落,临风摇曳;竹子因为这些特点,倍受人们的喜爱,不但名列“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中,还并誉为“梅松竹”岁寒三友之间。

      我国古今文人骚客,嗜竹咏竹者众多。大诗人苏东坡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据传,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郑板桥画的竹,那是可以说是独步古今,当然他写的咏竹诗也是名篇。《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另外一首《墨竹图题诗》:“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读之,更具情怀。

      说到关于竹子的诗,就不得不说《诗经》中《国风·卫风·淇奥》这首诗了,因为它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全诗三章,每章九句。诗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先秦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人们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赞美他们,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卫风·淇奥》便是这样一首诗。

      收回远方的诗,回味年少的我——

      小时候我们深冬早春放牛,对牛来说,刚好是青黄不接,只要山上有点东西吃,尤其是四季长青的竹子,牛看到了眼睛都发绿光。像小竹子,牛们不需要人的帮忙,就能吃到,像毛竹,叶子长的太高了,它们吃不到。山里小孩子有的是办法,人爬上竹子的顶端,然后把脚松开,往下一垂,竹子也就弯下来了,等竹尾巴着地了,找个地方用藤蔓绑住,牛就可以吃上蛮长时间了……

      生活常常意外。有一次,村头的一位牧童,因为爬的位置不够高,没能把竹子弯下来,结果人就吊在半空中下不来了。吊在半空的他,上下不能,时间久了,手力不够了,只能在半空叫天……山里孩子都调皮,看他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呼拥而上帮他弄下来。估计,看他这个样子,牛都要笑了。

      对小时候的我们来说,竹林里最有趣的事情——还是“做竹轿”了。

      一般的情况下,也是放牛的时候才会在山上做竹轿。我们所说的做竹轿,不是真的做一个竹子的骄子,做法其实比较简单:像上面说的,把整根的竹子拉弯下来,把竹尾巴压在地上,利用竹枝编成一个可以坐人的圈圈,竹轿就算做成功了;竹子如果够大,竹枝圈圈可以多做几个,人坐在做好的圈圈上,手扶着竹子,有人在竹尾巴处不断拉扯,坐在上面的人享受着一高一低的弹跳运动,其乐无穷……

      都说回忆是美好的,又是苦涩的。但现在却单单用那些年、那些事来略提往事,甚至就一心宅家,半句不提…….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