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到中国车谷,司机们会看到大批新型交通设施

2020-10-10 08:00:00 来源:武汉开发区(汉南区)门户网站 作者: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交管部门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企业最满意的平安开发区”以现代治理的理念创新推进“精致交通”管理破解交通拥堵的“瓶颈”问题为中国车谷经济和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的交通出行组织方案

“潮汐车道”“雨夜标线”“嵌入式车位”

彩色非机动车道等一大批新型交通设施全面推行

辖区道路交通面貌焕然一新东风高架匝道和潮汐地面层实行匝道控制智慧交通系统实现交通态势全息感知、全景可视、全程可控……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在经受了军运会和疫情防控的两次“大考”后,通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正着力打造“中国车谷交通样板”。

集思广益:

数千调查问卷收集民意老旧社区告别停车乱

近几年,随着市民生活水平提高,武汉经开区机动车保有量猛增,已达8万辆之多。以横贯南北的东风高架为例,平均每天车流量达12万辆,周末节假日达40万辆,每周流量更是超过283万辆。

机动车保有量大增,由此催生停车难。一些小区周边道路停满了机动车。交警严格执法,贴罚单,车主反映强烈;宽松执法,其他群众不乐意,纷纷投诉挤占了他们的生活空间。

对此,武汉经开区交警因地制宜,整治小区周边停车秩序,对一些痛点、难点千方百计进行了破题。金荷花园是一个老旧小区,2017年以前,也曾面临同样窘境,一度经常发生有车一族和居民的扯皮现象。

“小区内车位不足,加上没有非机动车道,一些业主随意将车停在道路两旁,不仅造成交通拥堵,就连消防车也进不去……”金荷社区的党总支书记龚家宽说,情况上报后,区交通大队几次走访调研,在小区内发放数千份调查问卷,并通过座谈会收集居民意见。

很快,武汉经开区交警采取了两步走:一是将小区门口双向道改为单行道,在路边设置100多个车位,极大缓解了停车难。二是在马路一侧增设栅栏,通过物理隔绝方式,杜绝乱停乱放,给行人、电动车主提供安全出行的空间。

经过整改后,交通出行秩序焕然一新,彻底告别进出堵车,路难行的尴尬。车主石先生说,和过去相比,他再也不用担心违停了。通过这几年磨合,大家都适应了单行线,都感叹交管部门做了一件大好事。

“明秀窗帘”的老板娘张女士表示,没有了乱停乱放,店门口更敞亮了。以往经常为挪车发生的“扯皮拉筋”,现在基本看不到了。

2019武汉经开区交警以军运会为契机通过治理分流用心用情征得群众理解在小区周边划定了大量的停车线合理规范市民停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

科学决策:

优化路口管理服务大型企业告别出行难

武汉经开区企业、工业园多,建设之初,预留停车位不多。这几年,武汉经开区交警主动服务企业,想办法引导企业建设了一批停车场,从根本上缓解了员工的停车难,使得整个沌口的停车秩序焕然一新,往日工厂周边人行道停满小车的现状,基本消失。

两年前,江城大道太子湖北路路口,是一处令所有途经此处的司机头疼的堵车点。该路口正对武汉经开区永旺商圈、毗邻亚心医院、地铁6号线,旁边还是拥有7000名左右员工的东风本田二厂2号门。未优化改造前,这个呈“井”字型的路口,车多、人流量大,一度是该厂物流运输、员工上下班的痛点。

“以前一到下班,一千多辆职工私家车堵个10分钟是家常便饭。”该厂保卫部有关负责人王先生回忆,2018年上半年,交管部门现场调研后,将复杂的路口化繁为简,变“井”字为“十”字,将门口潮江路划成单行线,设置了全市第一条嵌入型车道,在长约400米路两旁,划定了150个车位,既解决通行混乱,又为企业员工解决了停车难。

让王先生感受最深、且满意的是:增加一股车道后,原本厂门口只有2个左拐,现在增加到4个左拐,现在大家回家过路口,再也不用靠“抢”了。

智慧改造:

全市首创多项第一让城市交通管理更人性化

这几年武汉经开区公安交警俯身向民内部挖潜低头做事特别是以军运会为契机

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在全市创造了N个第一第一个设置潮汐车道第一个高架设置区间测速……

“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光纤组网工作,至今已在主干道埋设了长达700多公里的光缆,为推行智慧交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武汉经开区交通大队副大队长吴轩说,埋设这些光缆并未特意对道路“开膛破肚”,而是趁水、电、气等市政工程建设时“顺势而为”,零打碎敲、集腋成裘,终于在2019年形成环路,节约了大量资金。

一方面省,一方面舍得。作为首个将传统红绿灯信号,引入智能化管理的试验区,近几年,经开区在户外设置了400多块LED交通标识牌,在行车诱导、精确引导车辆,避免拥堵方面,走在前列。

吴轩介绍,东风高架有多达25处匝道路口,每隔一段距离,马路中央就安装有交通事故感知探头。有交通事故发生时,沿途LED标牌,会提前提醒司机注意,提前避开事故车道,减速慢行。

长约2公里的创业路上是一条金融街。2019年,路边不仅划设了不少停车位,全市首条彩色铺装的非机动车车道也出现在这里。马路中间的双黄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虚黄线。而停车位和非机动车车道中间,还预留了近80厘米的一条“道”。

“很少有人知道,这段距离,其实这是为下车人拉车门预留的空间。”吴轩表示,这在全市也是第一个试点。本着应划尽划的原则,在老旧小区周边增加了大量的停车泊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同时,设置了全市第一个嵌入式停车泊位;考虑到电动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给车主预留了一个开门的安全空间,使城市交通更为人性化。

精细交通:

预设模式智能预警重在“以人为本”

2015年以来武汉经开区交警在日常大数据调研基础上和有关方面合作通过对传统信号控制机进行嫁接改造加速实施交通智能化并已形成体系

现在武汉经开区道路上的红绿灯,已彻底告别人工手调,人坐在指挥室,只需根据早晚、平峰和高峰,寒暑假、下雨和渍水、是否有体育赛事,以及车流变化等等,电脑会自动给出十几种预设模式……

这几年,除了各种演唱会外,世界飞行者大会、军运会、铁马等各种赛事接踵在开发区召开。针对体育文化赛事较多这个特点,武汉经开区交警发挥智慧交通优势,预先谋划,和活动组织方协商,及时通过新媒体发布交通管制提示,以及行车和停车指南。

不论是中考、高考,还是外校迎新招生等重大日子,在对群众有影响的路段,武汉经开区交警都提前发布管制公告,提醒过往车辆注意避让,禁止鸣笛。并预先告知一些物流企业,提供一些针对性服务,分流货车,缓解停车难,避免拥堵。

这种变化,让每一个来开发区的司机感受到惊喜。最直观的感受是少堵车或基本不堵车了。6月份,武汉连降暴雨,仙桃来汉办事的万先生发现,一进开发区,沿途LED交通标牌显示“减速慢行”,这让他倍感温馨。而抵达商圈附近时,路旁指示牌还会提醒剩余车位。

因地制宜:

三套优化方案治堵保畅通

这几年武汉经开区交警立足本业依托现有道路资源最大限度挖潜探索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之举

和中心城区不同,武汉经开区的企业和工业园多。东风大道,是开发区的主轴,是一条双向8车道的最宽道路,早晚高峰,在三角湖和沌阳大道极易堵车,为化解这些交通堵点,武汉经开区交警在匝道和小区开辟了导流分流专用道,效果明显。

东风大道沌阳大道路口,全区流量前三,此处距东风高架匝道较近,早高峰,车辆从高架下来后,左边是工业区和办公区,右边是有轨电车、郭徐岭居民区和生活区,左转和调头车辆和直行右转车辆,在路口交通混乱发生冲突,经常拥堵并发生剐蹭事故。

经过流量分析和论证模拟仿真民警发现进入武汉经开区的车辆比较多通过新闻媒体,武汉经开区交警向社会发布了三套优化方案,并实施三种改进:一、匝道和辅道通过物理隔离,放开放行;二、部分路口采取禁左等限制措施,减少冲突,提高通行效率;三、通过信号灯控制匝道并线和辅道蓄水池放行,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并兼顾需求。

通过以上三个举措该路口通行面貌焕然一新从此很少堵车

无独有偶,沌阳大道东风大道路口原本是一条双向四车道,经过调研,武汉经开区交警通过设置潮汐车道,在早晚时段,给上班车辆和下班车辆,多开辟出了一股车道。

不仅如此,交警还将相邻相通的定向车道,改成了可变车道,在不同时间段,根据流量的变化,通过合理设置车道分布,加大通行效率。

据介绍这些路口的交通改善得益于武汉经开区交警的求变思路他们在组织大数据排查同时,还对一些车辆走向进行摸底调研,通过向街道、企业发放问卷,社会征集意见等形式,让市民广泛参与提意见。

据了解,下一步武汉经开区交警研究企业上下班“三班倒”的可行性通过错峰出行从根本上解决潮汐车流问题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