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文化:历史悠久 独具特色

2020-03-11 22:49:3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玥莹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重庆市巫溪县地处渝东边陲,位于渝、陕、鄂三省交界处。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全县幅员面积403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298个行政村,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穿越县境。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巫溪的灵山秀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巫文化。

  巫溪是中国巫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巫溪属长江三峡水系,亚洲最古老的人类巫山猿人就发现在距此几十公里的巫山庙宇镇龙骨坡,距今约200多万年历史。巫溪县宁厂镇的宝源山地面盐泉给巫山猿人提供了生活的必需品——食盐,这里成为亚洲原始人类最早的活动中心,成为人类文明的滥觞。伴随人类的诞生,巫文化也从这里起源。所以说巫溪是中国巫文化最早的发源地。

  巫溪也是巫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重庆大学管维良教授在《巫山盐泉与巴族兴衰》(重庆出版社《礼巫盛典》)里列出了上古巫溪所属国别脉络,从上古神农氏到殷商朝的中期,巫溪都属于巫咸国,长盛不衰,巫咸占据宝源山盐泉,以此为国都。这以后庸国占领了巫咸国,拥有宝源山盐泉,成为商朝末年各周边附庸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西周初期兴起的巴国,从汉水出发,顺利地取得宝源山盐泉,从此,强国富民,至公元前316年被秦所灭,历经800年。上古巫溪巫风炽热,巫文化盛行,由此可以看出巫溪是巫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巫文化在民风民俗中有许许多多表现形式:

  祭祀中有巫文化,每月初一、十五祭家神,过年时祭灶神、土地神和山神,意在求得保佑,随时提示自己,学会帮助他人。菩萨神灵的生日,有观音会、老君会、祖师会等,人们都要开展纪念活动,以香腊纸烛敬之,许下某种誓愿。大寒节、清明节是巫溪人上祖坟、祭祖的时候,拿了纸钱、香、鞭炮、供品到祖坟上去,表达后人的孝心。每年腊月三十团年和七月月半鬼节的时候,巫溪人都要叫已故亲人吃饭,并奠酒,烧化纸币,也是对逝者的缅怀和祭奠。端公也有祭祀活动,一是祭符,二是“送筛盘”。巫溪大众祭祀便是祭屈原等活动了,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水果、牲畜放到屈原神位前,期望他能享受。所有的祭祀活动都是建立在巫文化的核心信仰“万物有灵”的基础之上的,于是产生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予以祭祀。

  避邪驱鬼中有巫文化。既然相信万物有灵,那么树精藤怪,鬼魅魍魉,妖魔猖邪就会到处存在,人们为了不让这些东西加害于人,常常有避邪驱鬼的活动。一是随身携带或在家里放置大家认为能避邪隔鬼的物体;。二是咒语、神诰、字符、手诀。三是端公做法事等。辩证地看,有崇拜、信仰存在,就有对不利因素东西的规避,这也是巫文化存在于世的主要原因。

  招魂、求子中有巫文化。人有三魂七魄,失去了就会打不起精神,有病难愈。招魂术是端公戏中首场法术,民间也有喊魂的习俗。巫溪人求子,首先是洞房花烛夜,祝福新人早生贵子;再是对迟生育和不生育的有两种特殊的办法:一是捏两个泥人儿,一男一女,放在所谓“美女晒羞”的地方,其实就是生得像女人生殖器的岩洞,以期感应天地,从而生子;二是找引窝蛋,抱养一个孩子,以达到促进生育;三是取名,只生女想生男则取名“招弟”或“幺妹”。

  医疗中有巫文化。自古巫和医是分不开的,巫溪民间治病方法很多,带有浓郁的巫文化色彩。有端公作法治病;有民间巫术治病,如画九龙水(治鱼刺卡脖等)、止血、镇痛、催生、水师接骨等;有巫医祖传秘方治病;还有民间老百姓祈福,喊着神仙、菩萨和祖宗的名号,讨水、讨茶治病等。

  生产中有巫文化。忌戊是普遍认同的,凡农历戊日,都不能动土;为避免风吹、蛇咬等,巫术中就有避风法、归蛇法;还如烧砖烧瓦的时候,窑内忽然出现事故,烧窑师傅就使用“下雪山、下泥山”等巫术,披着蓑衣到烧得通红的窑子里去修复,不伤身体。生产中最大的巫术仪式就是祈雨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