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熟了!

2019-05-07 11:04:00 来源:西安市高陵区人民政府 作者: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花香鸟鸣的四月,一个不由得人不去积极而又努力向上的时节,而我最衷爱这个时节中的的“新蒜”,一骨朵儿一骨朵儿水灵灵的出现在视野中:白中略带紫红色的外衣,一瓣一瓣地紧紧相依着,构成了一个个紧紧实实而又圆圆的蒜骨朵儿,可爱极了呢!那诱人的样子,直让爱吃“蒜”的我见了满心欢喜不已,唾液直分泌呢。

我却是一个特别讨厌吃甜食的人。为此,我曾询问过我的父母,父亲说幼时的我曾很爱吃甜味儿,爱吃棒棒糖(玉米做的那种),吃到口水止不住,为此,父亲还找了个偏方,给我吃了一条猪尾巴,才把口水给止住。然而,我却是一直都特别喜欢吃大蒜的人,喜欢到想起来就会做出咽口水的动作,喜欢到享受“蒜”的味道,会去找一个硬馒头就着吃,吃面无“蒜”即难入口,吃肉无蒜即无味儿……

追根溯源,每每询问起母亲她的女儿为何那么喜欢“蒜”的味道,母亲即会陷入无尽的沉默与哀伤之中,她难过的神情,做女儿的怎会不理解。从此逢四月新蒜成熟季节,或者每逢吃蒜,我们都会不由得怀念一个人——母亲的父亲,我们的外公。

外公的家在县城东南角,临近临潼区古老的北田镇。提起那个小镇,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群老者形象来。他们总会在街边端着一个小木凳子,腰里系着白而发黄的粗布腰带,嘴里叼着旱烟,咂巴咂巴的吸着,一捆捆整齐的韭菜、蒜苗之类的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摆放在身旁,若是买家来了,他们会立即放下烟锅子,热情的招呼起来。我的外公就是其中一位。

那个村子里我的外公有很多,他们同是一个“赵”姓。想着老表也很多,但认识的交往的却不多,只记得我称呼外公、外婆的很多,然而却从没有见过亲外婆的模样。只是听说她很勤劳,很会持家,也做得一手漂亮的针线刺绣活儿。怪不得从小我就对绘画及刺绣很感兴趣呢!只可惜那精妙的手艺还没来得及传给我的母亲,外婆就离开了。当年的外公不到40岁,母亲不到10岁。外公隔壁的老人曾对我说,外婆是个很可怜的人,她曾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遭受过许多不公正的遭遇。

外婆走后,外公一直未曾再娶,一个人在贫瘠中艰难的养育了四个子女。记忆中的外公个子挺高的,不喜欢笑,也不喜欢多说话,但是很慈祥,在村子里的口碑特别好。在众多“信”字辈的外公中,我的外公名字中有一个“德”字,其他外公都称他为“二哥”。我听到人们对他的称呼中,语气中明显有一个“敬”字。

外公一生除了种菜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记忆中的外公会时常面带微笑给我们说,他本该是老西安师范的学生呢,他会给我们说起西安师范的大门的朝向,但他却说不出里面的模样,只是由于年代、家庭等因素,他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看得出外公是多么向往那个地方。因此,外公一生只剩下了去种菜,印象中整个村子里的外公都会种菜,特别是胡萝卜和大蒜。每年八月底九月初,我们这些小孩儿都会去外公家帮他种蒜。外公把地整理好,横竖看过去都整整齐齐的,我们几个小人儿就会一人端一盆,把蒜瓣一个一个放进土里。在地里面追逐打闹嬉笑,但却始终都很难看到外公的笑容,他的脸上只有慈祥和说不清楚的沧桑。

每到吃饭的时候,外公就会端一些蒜来,慢慢的,一层一层剥掉蒜的外衣,直到一颗一颗白白净净的蒜瓣露出来,然后再放进一只很有年代感的瓷碗里,坐在门口一个依然很有年代感的石凳子上,手里握着一只依旧很有年代感的木制蒜锤,低着头,弯着背,慢慢地敲打着,一下,两下,三下……很认真,很认真,很有劲,很有劲……他的眉头却皱的那么紧凑,他的神情却总有那么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想着什么……“嗒、嗒、嗒……”那声音越来越远、越来越沉重,仿佛每一声中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份回忆。后来,我知道外公出生就没有了母亲……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禁眼眶湿润。

外公做出来的蒜泥很特别,是我见过中所永不能及的,后来听村里老人说外公最喜欢给外婆做蒜泥了。外公也很喜欢吃蒜,好像整个村子里的外公都喜欢吃呢,因为爱种蒜吧。外公们最喜欢把刚从地里拔出来的大蒜只剥去外面一层厚衣壳,然后将里面连皮带蒜用刀拍扁,或是切成薄片用盐和醋腌制一会儿再吃,这也是我最爱吃大蒜的一种方式了,但从未觉着是辣的,相反是香的。

整个村子里的外公除了种蒜之外,还有一种美味,腌好的蒜薹咸菜、胡萝卜等。外公家的咸菜格外好吃,外公说,家里的咸菜水和咸菜瓮比我母亲的年龄还长,想必这也和我的外婆有关系吧。外公切咸菜的刀功很了不起,他切出来的咸菜比头发丝儿还细呢,再放些蒜泥,浇过热油,香得很呢,外公会烙一个外焦里嫩的锅盔,夹着咸菜,可好吃啦!

外公知道我们爱吃大蒜,年年会给家里送好多。后来外公去世了,我们家开始买大蒜,但怎么也吃不出曾经的味道来。外公去世了,没有人再种大蒜了,也吃不到那咸菜了。而现在,整个村子里的外公都老了,种菜的也几乎没有了,那片土地却缺渐渐多起了一座又一座高高的土堆……却是再也没了当年那胡萝卜和大蒜了。(王迎娟,高陵区张卜中心小学教师)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