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行政区划

2019-12-14 13:20:55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区划沿革

  清以前区划

  泾阳县行政区划,唐以前无资可考。唐天授二年(697年),辖5乡18里。据宋《长安志》载,全县共分6乡,每乡管1里,即瑞宁乡管神狐里,永顺乡管藕南里,会仙乡管仙洞里,广吉乡管张良里,河池乡管养生里,宜善乡管辅政里。元时泾阳县政区有所增加,至明洪武二年(1396年),全县共辖8乡48里。

  清代区划

  清雍正十年(1732年),撤宜善乡之仁和里、广吉乡之安化里、瑞宁乡之永章里及顺德里,其余未变,全县共辖8乡44里。其后政区稳定。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泾河南岸设临泾分乡、瑞安分乡,其时全县辖10乡、44里,至宣统年间政区一直未变。

  民国区划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成立,泾阳县行政区划承袭清制。

  民国八年(1919年),改10乡为10个乡治局。

  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10个乡治局为10个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区为联,联以下实行保甲制,全县划为19联、138保。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9联并为12联,138保并为78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联为乡镇。全县12个联,除自治联改为自治镇(办公地址移至马庙巷)外,其他均改为乡。除大东乡迁至樊家村外,其他乡驻地未变。其时辖1镇11乡78保1731甲。

  建国后区划

  1949年5月,泾阳县解放,以民国时期12乡为基础,全县划为12区、74乡、8街、7镇。

  1950年4月,并12区、74乡为9区、60乡,撤销大东、千云、百谷3个区。

  1951年3月,全县仍划分为9个政区,区名改以序数代替,乡减至50个。

  1955年6月,政区仍为9个区,名称改为原称;乡增至52个,名称以序数代替。

  1956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20个乡。

  1958年9月,取消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全县建立9个人民公社。

  1958年12月,泾阳县并入三原大县,原县辖区划为4个人民公社、22个生产管区(简称管区)。

  1961年4月,撤销4个人民公社,全县划为12个中型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恢复县制,全县划为20个人民公社,211个生产大队,1590个生产队。

  1962年,析瀛洲公社为蒋刘、高庄2个公社。全县辖21个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数依旧。

  1964年,城关公社分为泾干公社和城关镇,驻地均在北极宫。

  1966年,川流公社并入石桥公社。全县辖1个镇、20个公社,4个居委会,209个生产大队,1529个生产大队。

  1981年,全县划为1个镇、20个公社,4个居民社区,213个生产大队,1591个生产大队。

  1982年9月,石桥镇更名为桥底镇,石桥公社更名为桥底公社。

  1984年5月,改变“政社合一”体制,实行政社分开,设立乡镇。全县划为泾干、永乐、云阳、桥底、口镇5个镇和王桥、白王、兴隆、太平、中张、扫宋、燕王、蒋路、龙泉、蒋刘、雪河、姚坊、崇文、高庄、三渠15个乡,8个居民社区,538个行政村。

  1987年7月,王桥乡改为王桥镇。

  1989年,辖6镇14乡,8个居民社区,321个行政村。

  区划现状

  截至2018年,泾阳县下辖1个街道、12个镇。泾阳县人民政府驻泾干街道中心街190号。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