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地理环境

2019-12-15 01:15:44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位置境域

  旬邑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辖境的北端,地处关中平原的北界,陕北高原的南限,东界黄陵、铜川、耀县,西邻彬县,南连淳化,北接甘肃正宁。介于东经108°08′—108°52′,北纬34°57′—35°33′之间,总面积1811平方千米。县城与各地的距离是:距彬县城44千米,淳化县城69千米,耀县城39.9千米,铜川126千米,甘肃正宁县城94千米。南距省城西安175千米,距咸阳150千米,东北距北京经山西道1500千米。

  地层地质

  地层

  陕甘宁盆地分区以发育中、新生代陆相地层为特征,分为四系:

  ①三叠系(T):

  下三叠统(T1):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

  中三叠统(T2):纸坊组(T2Z)、铜川组(T2t);

  上三叠统(T3):胡家村组(T3h)、永坪组(T3y)、瓦窑堡组(T3W)。

  ②侏罗系(J):

  下侏罗富县组(J1f);

  中侏罗统(J1y):延安组(J2y)、直罗组(J2z)、安定组(J2a)。

  ③白垩系(K):

  下白垩统为志丹群(K1z),自下而上分为宜君组(K1z)、洛河组(K1z)、环河—华池组(K1z)、罗汉洞组(K1z)。

  ④第三系(N):

  第三系发育不全,只有上新统(N2)出露,主要分布在中生代的夷平面上,构成黄土塬的基础。

  ⑤第四系(Q):

  下更新统(Q1),自下而上可分为:三门组()、午城组();

  中更新统(Q2),主要为黄土堆积,称离石组(),与下伏午城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更新统(Q3),萨拉乌苏组()、马栏组()。

  全新统(Q4):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组成各地的最新覆盖。

  地质构造

  旬邑县处在中朝准地台(一级单元)陕甘宁台坳(二级单元)的陕北台凹(三级单元)。

  陕北台凹是陕甘宁台坳的主体部分,旬邑县处在台凹的偏南部,台凹被坳褶断束环绕。台凹中部出露中生界地层,褶皱和断裂稀少,未见岩浆侵入活动。

  台凹为一大型向斜构造,长轴南北走向,两翼不对称。次级褶皱以短轴背斜、鼻状背斜等平缓拱形隆起为主。旬邑县属次级褶皱区的低褶曲带,地面断裂少,褶皱宽平,背斜呈短轴状,褶曲形态不规则,线性延伸不明显。上三叠系顶侵蚀面对盖层褶曲形态有影响,背斜轴部一般出露白垩系底部,局部为侏罗系上部地层。

  地形地貌

  旬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主要以山地、塬面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塬各半,高差明显。石门山峰海拔1885米,是旬邑县最高点,三水河出境处是旬邑县海拔最低处,为850米。主要河流三水河自东北向西南斜穿全境。东北部的马栏、石门山地,是子午岭伸向西南的余脉,海拔1300~1855米,面积976.8平方千米,占旬邑县总面积的54%。山体起伏虽大,山势却平缓,大部分还被薄层黄土覆盖。这里是三水河及其支流和姜家河的发源地。黄土高原占据旬邑县的西南部,面积834.2平方千米,占旬邑县总面积46%。四郎河、支党河、梁渠沟、三水河和苍儿沟等大小河流依次从北而南呈东北—西南向穿流而过,黄土高原受其侵蚀切割,变得支离破碎,塬、梁、峁与沟壑相互交织,水土流失严重。

  地貌类型

  可分为八个类型:Ⅰ山地、Ⅰ1土石中低山、Ⅰ2黄土低山、Ⅱ黄土高原、Ⅱ1黄土塬、Ⅱ2黄土残塬、Ⅱ3黄土梁峁丘陵和Ⅲ河谷平原。

  地貌分区

  以地貌形态上的相似为主要依据,旬邑县分为土石山地地貌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地貌区。山地地貌区又可划分出一个副区,即低山丘陵沟壑副区,共两个地貌区和一个地貌副区。

  气候特征

  旬邑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2℃,极端最高温度35.0℃,最低气温-21.3℃。年降水总量589.4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4厘米。冻土最大深度为67厘米。全年无霜日数197天。年日照总时数2270.4小时。近几年,春季气温出现逐年增高趋势,冬春连旱和倒春寒现象出现较为频繁。夏季旱涝并存,部分地区经常出现雷电、冰雹、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秋季时常出现秋淋现象,冬季干旱较为明显。

  水文概况

  旬邑县河流均属渭河水系,除瓦房川为石川河支流河外,其余皆是泾河支流。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四朗河、支党河、三水河和姜家河,依次自北而南排列,流向呈东北—西南向,其中唯有三水河从中部横穿全境。此外,还有长500米以上的沟道379条,其中长5千米以上的河道56条,均有常流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