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群众建起“家庭工厂”,挣钱顾家两不误

2020-02-20 17:12:38 来源:长顺县人民政府 作者:长顺县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哒哒哒......”刚步入杨秋满家的院坝,家里便发出一阵动人的悦耳声,她坐在机器前面,手中的零件不停地翻动,双脚时不时的蹬踏着机器踏板,手脚相互配合,动作干净利落,不一会桌上就多出了一堆成品零件。

杨秋满今年39岁,家住长顺县长寨街道所把村格哨组,多年以来,全家守着几亩薄地,“靠地吃地”收入极少,她和丈夫只能到江浙一带打零工来补贴家用,可奔波几年下来,生活仍然不见起色。

然而,作为麻山腹地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长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就业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迫于生活压力,她和丈夫兵分两路,丈夫到杭州进厂做服装,自己留在家中照顾儿子和年迈的父母,农闲时便到蔬菜基地务工,虽然收入增加不少,但贫穷对他们一家来说,犹如枷锁一般摆不脱。

改变,来自于全县开展的结队帮扶。自2013年长顺县民政局挂帮所把村以来,该村紧扣产业发展薄弱环节,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引进锦信农业公司与黔南海枫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发展蔬菜产业和开设扶贫车间,拓宽了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渠道。

“她是咱们村最早到扶贫车间里面务工的几个群众之一,现在做工算是成熟的啦。”所把村支书唐家锦说,由于大家在家里就能做工,所以都不用戴口罩,但大家疫情防控的意识并没有减弱。

“我是从去年8月份开始学做雨伞零件生产的,现在做工熟练以后,只要多花点时间,每个月可以赚到3000元左右。”杨秋满说,零部件都是公司直接送到家,并且完成各道工序后,他们也会到家里来收运,减少了很多麻烦。

如今,在所把村像杨秋满这样的群众很多。她们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务工,经济来源只能靠务农,农忙的时候还好,农闲的时间,只能呆在家里无事可做。

为此,如何解决村里留守妇女,利用好闲置劳动力?所把村脱贫工作队与黔南海枫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并且免费赠送生产机器,让扶贫车间走进农户家里,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农忙的时候就去干活,闲下来的时候就打开机器做零件,特别方便,啥都不耽误。”52岁的谢筛妹家里也有自己的“家庭工厂”,一台机器一个人,闲来无事就做工,“这个机器是免费送的,生产出来的零件有公司包回收,就连电费都不用自己负担,赚的钱是自己,这种好事哪里找啊。”

从最初的3户“家庭工厂”,发展到现在的38户,长顺县长寨街道所把村通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有效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和辛勤劳动,奋斗出幸福生活。(本报长顺记者站 陈 波)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