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敦操乡“背篼干部”陈昌海:永做群众贴心人

2016-09-26 22:40:06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一家人住在乡里不仅享受到了便利的生活,也让他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搬迁户住在一起,哪家需要简单装修,我就凭着以前学的泥瓦匠手艺去做,慢慢地大家都晓得我手艺好。”

  一传十,十传百,梁小积接的小工程越来越多。他也从最初单打独斗到逐步组成工程队,去周边乡村为村民建房、装修。“2012年我家的年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去年年收入有3万元左右。”梁小积笑了。

  干部说:敦操乡移民新区建设了邮政所、幼儿园,再加上原有的卫生院、学校,让搬过来的村民不仅生活便利,还要致富有路,现在移民新区越来越热闹,销售手机、摩托车、电动车、瓷砖、家具、电器的商店都开起来了,大家找到挣钱的门路,不动员也会有更多人愿意搬出来。”——敦操乡背篼干部金光才。

  

  晚霞的余晖倒映在黄花寨水库的湖面上,“水上人家”农家乐餐厅里坐满了客人。村民韦小八网起一尾5斤多的中华鲟鱼送到了厨房,不一会,鲜美的火锅被端上了桌,肥嫩鲜香的鱼片让客人们赞不绝口。

  韦小八和哥哥韦小权都是斗麻村河边组的村民,十年前,由于修建黄花寨水库,韦小八和韦小权成了库区移民,因为对政策不理解,两兄弟带着同组的村民们不断到县里上访。 “以前,想着自己是移民,就什么都想靠政府解决。”韦小权说。

  尽管韦小权已经搬到了长顺县城,但移民们的日子过得好不好,依然是敦操乡干部的牵挂。2013年,在得知县移民局的移民相关帮扶项目后,乡干部来到韦小权家。“干部说黄花寨水库水质好,很适合发展网箱养鱼,移民可以得到帮扶项目,发展好就是一条致富路。”韦小权回忆道。

  干部反复耐心的解释和项目的优势,让韦小权动了心。他凑了30万元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网箱。“乡干部帮我向政府争取了20万尾鲤鱼苗,当年就卖了3吨鲜鱼。”尽管最初没有太多的利润,但旺盛的市场需求,让韦小权认定了这条致富路。随后,他贷款20多万元修在库区建起了“水上人家”农家乐,弟弟韦小八不仅和他一起养鱼,还当起了农家乐的厨师。“2014年我就开始养中华鲟,鲜鱼卖到广东、广西、云南,来店里吃鱼的客人也越来越多,去年我家的年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韦小权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