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书法家郜仁魁:古稀之年依旧追寻书法艺术的极致

2017-01-12 14:56:16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北海 责任编辑:黄海洋 字号:T|T

农民书法家郜仁魁:古稀之年依旧追寻书法艺术的极致

郜仁魁在现场作书

  “天下都城隍”盛世祈福活动之一的书画摄影名家作品邀请展,文化氛围极浓,大厅悬挂的书画摄影作品目不暇接,围案观赏书法者水泄不通。一位花甲老者挥豪泼墨,出手历练,笔力刚劲,一幅幅遒劲浑厚的真迹作品观众啧啧称羡。他,就是闻名遐迩的长治县农民书法家——郜仁魁。

  少年立志

  上世纪40年代,仁魁出生农门,其父以放羊为生。他八岁入学开始“写仿”,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灵气、有悟性,楷书在全班出类拔萃。父亲因势利导,语重心长的对他讲:写字像出马枪,字好像人的脸面,好像家户的门面……这一生动、形象、富于哲理的启蒙教育,仁魁扎根心底,受益匪浅,决心练好书法、立志成才的夙愿萌发心田,在潜移默化中全情投入,可谓从小爱才学,少壮志气高。初练时,他用砖(方砖)代纸,以水代墨,省墨省纸,经济方便。仁魁盼过年别有一番情趣,走街串巷、挨门逐户观赏春联,比划琢磨,非常痴迷,回家后反复模仿练习。若外出探亲,依然如此,常常吃饭不见人,傍晚不归家,急的母亲四处寻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仁魁书法长进很快。十五岁时,乡邻求写春联,他有求必应,珍惜极好的学习提高机会,哪怕一点一捺,他都一丝不苟,规范运笔,起落有致。良好的养成教育,扎实的书法功底,为自己铺就了一条敢为人先,到达理想境界的金光大道。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仁魁的才华在本村初露锋芒。

  青春无悔

  仁魁说:“我不虚度光阴,做事讲求实效,要做就努力做好。”肺腑之言,朴实无瑕,我感到他在默默践行着《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一段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他每当劳动归来,拖着疲惫也要习书,寒来暑往,如痴如迷,有时晚上在灯下苦练;在挥锄弄禾间歇,随手捡一木棍于田边地头苦练;下雪了,天赐良机,拿一较长木棍于雪地苦练……他对书法情有独钟。

  上世纪60年代,仁魁正值青春年华,他的书法从家庭走向社会,常为大队写标语、出版报,为村民书条幅、写匾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认为:在人生的征途中,重要的不是钱财,也不是地位,而是自己胸中像火焰一般燃烧的信念。青年时代的仁魁胸有成竹,激情四溢,他在写好楷书的同时又购置了理论书籍、工具书、《魏碑帖》和名家各种书法版本,学习掌握书法技巧,领悟揣摩章法布局。他从不拘泥于习书过程和环境,腊月里,先在西火市场和信用社书写春联,后在家里写,本村、外村、亲戚、朋友求写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然而疲惫不堪、废寝忘食,但却满腔热情,乐此不疲。老郜说这个时期是自己大展书艺,服务群众,提高书法艺术水平的升华期。他的书法闻名雄山脚下,传至三县交界,凡有婚丧嫁娶、寿辰、开业、庆典、说书、唱戏等求写联语礼薄文书者慕名而至,满意而归。当时,仁魁经济拮据,生活俭朴,仅靠微薄收入养家糊口,但他注重书艺,舍得投资,先后购置上千元不等类别的毛笔,10余枚印章,宣纸无数……

  书如其人,字彰人品。仁魁的书法和人品一样,质朴、凝重、沉稳,他的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都是其作品的主要艺术底蕴,其作品无不体现了艺术家的情感品格,浸透了他的自身经历,张扬了他的独特个性,倾诉着他的精神追求。越来越多的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越来越多的人为他的书法艺术而喝彩。老郜生活的十分惬意,他兴趣广泛,钟情书法之外兼有三大爱好:看书、看戏、旅游。他深情地说:看书如观景,很美。只要有书看就会忘却烦恼,忘却疲劳,忘却滚滚红尘;人会老,地会荒,书却不会老,与书结良缘,是一种很好的养生。看戏不仅是一种极好的艺术享受,开心乐观,愉悦身心,还能相互欣赏楹联书法,当观众看到自己的楹联书法,交口称赞,有人翘起大拇指赞叹不已,敬仰之余,倍感欣慰。旅游不仅能领略到山水风光的情趣,心旷神怡,其乐无穷,还能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尤能汲取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有幸接触到历史名家的楹联书法,见多识广,收获良多。如历史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地,都有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漫步西安恢弘的碑林,沉迷徘徊、流连忘返,琢磨每一笔,都认为是传统艺术的真谛;端详每个字,都认为是传统艺术的精髓。只有汲取他人精华和名家营养,博采众长,才能不断完善自我。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