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张库大道造就的民间艺术-打柳子

2020-06-10 08:00:00 来源:崇礼区人民政府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说起“打柳子”,崇礼人应该都知道吧!它是崇礼区唯一一个,进入张家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随着冬奥会的到来,“打柳子”逐渐走出崇礼,走进更多人们的视野中。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为“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口号是“非遗传承进万家 健康生活你我他”“非遗代代传 健康常相伴”“传承文化瑰宝 守护自然之家”。
“打柳子”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唯一一个入选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起源于当地的陶赖庙村,最初因依靠拍打柳棍为表演伴奏而得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打柳子•张库大道
说起“打柳子”的故事,还得先从张库大道说起。张库大道是从张家口大境门外西沟出发,至乌兰巴托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克图的古商道。张库大道历史悠久,在其鼎盛时期,啕南北营尤其是啕南营被成为“二张家口”即除了大境门,崇礼的啕南营是当时最繁华的地区,而啕赖庙是张库大道的必经之路,经济的繁荣必将推动文化的发展。传说康熙五十一年,两个乞丐来到啕赖庙,将打柳子带到了这里,便诞生了当地第一支打柳子表演队伍。
打柳子•崇礼县志
据《崇礼县志》记载,康熙五十一年,陶赖庙建关帝庙,农民通过“打柳子”的方式拜三官(即举行祭天、祭地、祭水的仪式)。后人相传下来,多在庙宇前举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十二至十六日,三日内还逐户拜,邻近村互相拜,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合家欢乐,五谷丰登。因此当地有“正月十五闹花灯、正月十六溜百病”的俗语。
打柳子•表演形式丰富
各地创造了不少新鲜而有趣的表演形式,最有名的表演形式是打柳子队伍不光打腰鼓,有时还用扇子、手帕、马鞭做道具载歌载舞。表演的节目也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其中“踢日门到”“八掛穿顶”“九龙混水”“卷白菜”等节目,寓意丰富,节奏明快,舞蹈性强。
打柳子•传承
距离陶赖庙村只有十华里的高家营村,打柳子舞蹈表演一年比一年活跃。打柳子传承人赵德义回忆说,从清朝末年开始,能记起的高家营打柳子传承人,第一代是大红狼(外号),第二代是八羊倌(外号),第三代是夏万宝、郝进玉,第四代是李乐天、赵德义。现在已传到第五代,传承人是年轻人赵艳淼、王飞。
崇礼的打柳子如同藏在深闺姑娘,只在崇礼境内的深山村落中露面,成为每逢佳节喜事,只有崇礼人会演艺,崇礼人在欣赏的民俗形式。
对本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重要课题,尤其是即将到来的2022冬奥会,将它们展示在更多的国内外滑雪游客的面前,让崇礼的民俗盛装登场,走向世界,力争让崇礼的特有文化成为2022年冬奥会承办地的文化名片,让崇礼本地的民俗成为世界人民的冬奥记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