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戚国祥:爱传统更爱创新

2017-11-25 12:10:08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郭海英 责任编辑:闫兆杰 字号:T|T

  用一把扇子看透一段人生

  1998年,在天津卖工艺品的表弟找到戚国祥说:现在扇子特别火,你试试做扇子吧。听到这里,从未做过扇子的戚国祥心想:蛉子盒、红木风车虽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但它们的文化意义没有扇子大。从古至今,扇子才是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的标配。

  为了做好扇子,他买了一本《扇骨的鉴赏与收藏》用来参考。扇子虽小,但工具就需要近百种,其中很多工具根本买不到,戚国祥就自己琢磨、发明。在不长的时间内,善思又手巧的戚国祥就掌握了做扇子的方法。后来,他开始琢磨设计和制作高端红木扇子。按照自己对扇子文化寓意的理解,陆续的,他设计出了名叫“和尚头”和“花瓶”的扇子样式。

  传承需要缘分

  戚国祥患有先天性的髋骨发育不全,虽然可以走路,但医生建议,不能让股骨头再负重,一旦负重增大,会加快股骨头的磨损,导致残疾。为了他喜欢的事业,他常常坐在轮椅上废寝忘食地工作。多年与木头打交道,他的手不仅常常“挂彩”还变了形,但他毫不在意。

  2011年11月11日,戚国祥发明的扇子盒成功获得了外观设计专利。2015年2月7日,戚国祥的“戚雅斋”商标注册成功。2015年5月8日,戚国祥的红木扇子荣获了2015年第十一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海峡两岸旅游文创产品大赛暨旅游商品交流展”铜奖。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现在,戚国祥平均每年只做200套扇子和扇盒。随着买高端扇子的人越来越少,他正在设计稍低端的样式,设计好后再找工人做。虽然不是高端,但他依然严格要求扇子的做工、外表的光滑度、细致程度,坚持手工制作。(郭海英)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