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得利丹志民上榜人民网——奋斗中国人

2019-10-28 08:00:00 来源:大名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人民网对五得利丹志民进行了专访,1024日,推出《奋斗中国人》系列报道之"五得利面粉集团董事长丹志民:一辈子只想干好这一件事" 

  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人民网推出《奋斗中国人》系列访谈栏目,探寻新中国前进道路上的动人侧影,讲述绘就新时代华章的奋斗故事。 

  “奋斗中国人”河北篇系列报道之三 

  五得利面粉集团董事长丹志民: 

  一辈子只想干好这一件事 

  五得利面粉集团 

  五得利面粉集团在全国的六省十九地建立了19个子公司,拥有35个大型制粉车间,78条现代化面粉生产线,日处理小麦能力超4.5万吨,产品畅销全国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销售网点遍布所有大中城市,市场覆盖率达97.6%,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达40%以上……这是世界知名面粉生产企业——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在制粉业领域内创造的一个个辉煌。 

  谈起五得利面粉集团的创业史,董事长丹志民感慨良多:“就是过去苦日子过怕了,最初就是想‘吃好饭、穿好衣、住好房’,谁知与面粉结缘后,一干就30年了。我这一辈子只想干好这一件事,就是用心做面粉,做良心面粉。我的创业史可以用五个字概括:痛,并快乐着。” 

  艰苦岁月:“厂子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图为五得利面粉厂旧址 

  沿着那条熟悉的街道,丹志民来到荒废许久的五得利面粉厂第一面粉厂旧址。轻轻推开那扇破旧的大门,随着那“吱吱呀呀”的声音,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 

  “那时候,国家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我就想着干点属于自己的事业,改善家庭生活。”丹志民说,他当过村办机械厂员工,做过大名小磨香油生意,还干过铸造工人。尝试了多个行业之后,1989年,在父亲的带领下,他与姐姐、弟弟共同创建了新市场面粉厂。 

  “当时的面粉厂很小,就开在自己的家里。日加工小麦仅有15吨,像我们这样规模的家庭式小面粉作坊,在当地还有36家,行业竞争很激烈。”丹志民说,一开始他就遇到了难题:厂子建起来了,但没有生意,面粉卖不出去,粮食原料又收不上来。情急之下,他准备和弟弟去采购小麦。这时,丹志民的父亲得知情况后,建议他们采用“换面”的方式解决燃眉之急。所谓“换面”,就是拿面换粮,只收加工费,并且加工费比其他厂家便宜一半,这样一来面粉厂就有了加工原料。 

  “当时因为价格低,排队换面的场面十分壮观,24小时供不应求。”丹志民说,虽然生意很火爆,但是不挣钱。此时,父亲的话再次感染了他:不为挣钱,只为“练兵”。 

  “那会儿真的是一铁锨一铁锨倒(dǎo)粮食,没日没夜干出来的!”丹志民笑着说,当时和弟弟都成了“土面人”,累得不想干。但父亲鼓励他们:一铁锨挣5厘,两铁锨就是1分,挣了钱才能过上好日子。“我们就是靠着这个强烈的愿望坚持下来的,现在想来真的不容易。” 

  很快,靠着质优价廉的面粉、优良周到的服务,丹志民的面粉厂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逐渐开始盈利。“我们是县里第一批万元户,也是县里第一个安装空调的家庭。”丹志民指着曾经居住过的两层旧楼房面含微笑,浑身还散发着一种自豪感。 

  尽管如此,当提起“曾经母亲在楼梯间改造的厨房里炒菜,经常因遭遇漏雨而落泪”的事情时,丹志民还是有一些伤感。他说,当时为了办好厂子,把所有的钱都投到了生产上,家也跟着厂子搬了好几回。最早的时候,车间在一楼,卧室就在车间上面的二楼,因为机器的轰鸣声,全家老少都睡不好觉,很是烦恼。这时还是父亲安慰全家人,“机器转动是挣钱呢,不转了才要发愁。” 

  此后,丹志民一家人以厂为家,“厂子在哪儿,家就在哪儿”,靠着一份勤劳、朴实、用心和坚持,实现了从1989年起到1995年间一年一个车间的速度滚动发展,之后的十年间又以一年一个分厂的速度高速发展。 

  不懈追求:“专心做最适合自己的行业” 

  五得利面粉集团旗下的大名七车间 

  跟随丹志民的脚步,来到五得利面粉集团大名七车间。只见小麦在一排排机器和迷宫一样的管道中穿梭,最后变成不同类别的面粉。据统计,每天有2300多吨面粉从这里离开,变成食品加工厂的基本原料,最后变换出丰富的食品种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我们将质量视为企业生命。在生产过程中,仅小麦清理环节就要经过15道工序,制粉工艺要17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操作规程和较高的技术标准,从而保证了面粉的质量。”丹志民说,经过32道生产工序后,面粉在出厂前还要经过严格的化验,包括水分、灰分、面筋、加工精度、含沙量、磁性金属物等卫生指标的检测。“我们一直把面粉企业当成道德工业,良心工业来做,确保每一袋面粉都是放心粉,绝不做坑人的买卖。” 

  丹志民很注重创新。采访中发现,在这个有七层楼的制粉车间,每班只有3名操作工。“我们一方面在生产工艺上,自主创造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小麦自动接收称重系统,研发了麸皮烘干技术和产品自动入仓、在线装车的流程,另一方面通过全套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瑞士布勒制粉设备,采用全封闭无尘面粉生产新工艺,全部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程序化。”丹志民说,这些不仅使企业在质量上有了保证,而且降低了运营成本。“以前,一个500/天的车间用人80多人,现在3000吨的车间只需200人就够了。” 

  丹志民曾经不止一次提到面粉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五得利集团还在不断扩大规模、逆势而为。对此,丹志民解释,专业人做专业事,只有规模大了,才能购买最好的设备、最好的检测仪器,吸引更多的人才,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对五得利来说,规模化程度越高,成本就越低,利润就会增加。同时,五得利通过研发水饺粉、笼包粉、油条粉等专用粉系列,在新产品推出上比竞争对手超前一步,顺应了中国面粉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其领先水平。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面对很多投资“诱惑”,丹志民如何选择?他认为,企业家要有冒险精神,但在没有任何知识背景和行业优势之前,不能贸然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所以,我将一如既往地深耕面粉行业,专心致志地将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才能在个人和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丹志民说。 

  坚持自我:“奋斗的人生才最美丽” 

  五得利面粉集团 

  “低调”是员工们形容丹志民最多的一个词语。“我是农民出身,深知成功来之不易。都知道面粉行业是个微利行业,用我父亲的话说,这个行业的利润低到在针尖上削铁,哪一方面有一点做不到位,你的利润就没有了。”丹志民开诚布公地说,办公场所够用就好,不需要多么豪华。但是如果关系到收购系统、生产系统、研发系统、营销系统、财务系统等的发展,该投的资一分不能少,该花的钱一笔不少花,“钱要用到刀刃上”。 

  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丹志民坚持企业不上市”了:民营企业的钱不好挣,要把有限的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况且生产产品和上市资本运作是不同层次的东西,丹志民表示,“我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在五得利面粉集团,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30年来,企业从来没有拖欠过员工的工资,每月的10号一定按时发放。“不仅如此,我还要让员工的工资比同行业的稍高。”丹志民说,即使遇到资金紧张时,他也宁肯减少小麦库存,也要保障员工的工资发放。他这样做,就是要诚信待人,吸引人才,“在五得利,只要肯吃苦,就会有收获”。 

  该集团倡导的“五方得利”经营理念就印证了这个说法。“常常有人误解五得利的内涵,以为是五个企业得利,其实是‘五方得利’。”丹志民介绍说,“五方得利”就是:客户得利,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面粉,优良周到的服务;农户得利,对农户做到较高的价格收购、准确的斤两、随到随收、立付现款;员工得利,给予员工较高而稳定的工资、福利,较多培养和升迁的机会,优越的劳动环境;国家得利,是交付国家法定的税费收入;企业得利,是依靠大规模、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精心而又严格的管理。 

  “只有实现客户愿买、农户愿卖、工人愿干、国家鼓励,企业经营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丹志民说,多年来,五得利用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尤其是在那起乌龙事件中,五得利在全国的1700多个经销商没有一个要求退货的;五得利还用博大胸怀担负起另外大企责任,在“非典”爆发那年,将全国产品调往北京,稳定面粉市场,并在2010年实施面粉全线降价,保障市场供应,体现了五得利这一民企的责任和担当。 

  一路艰辛,一路歌。丹志民说:“我特别感恩这个时代,是它给了我一个可以奋斗的机会,可以成功的机会,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虽然很苦很累,但是这样的人生才最美丽!我将继续用心做好面粉,做出老百姓放心的好面粉!”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