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胜锣鼓:传统打击乐合奏 音色醇厚刚柔相济

2018-03-06 13:03:08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赵子灵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云胜锣鼓原名得胜锣鼓,是山西大同市的传统鼓乐。起源于大同北面四十公里的得胜口一带。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率军抗击匈奴。每次出征之前,百姓都会自发地击奏锣鼓为出征将士打气、助威,待将士得胜归来时还会大奏锣鼓以示庆贺。久而久之,这种得胜锣鼓就流传了下来。

  历史渊源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用武力扩大疆土,攻打林胡、楼烦时,每次出征之前,均要击奏锣鼓以振人心;战场拼杀之时,也要击奏锣鼓以励士气;得胜还朝之后,还要击奏锣鼓以示庆功。后来,在两汉征匈奴,北魏伐柔然,隋唐击突厥,北宋抗辽金,明朝抵蒙古等历代战争中也都沿用云胜锣鼓,清朝“康乾盛世”,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云胜锣鼓逐步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喜庆大典、商肆开业、秋后丰收、逢年过节等事宜之中。

  艺术特色

  云胜锣鼓是一种深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打击乐合奏。它既不同于晋南锣鼓,也不同于太原锣鼓,而演奏起来有人物、情节和故事内容,在山西锣鼓中足可自成一大流派。

  其演奏队伍可大可小,小者十多人,大者百人左右。乐器为大鼓一面或三面,锣四面、挠四副、钦四副。

  演奏之中,队形时常步法变化,队伍时而似龙,时而如虎,不仅声音震撼、好听,而且变幻多样,甚为壮观。

  锣鼓曲谱有“点将出征”、“拼杀四门”、“得胜还朝”、“万民欢庆”和“过街秧歌”等,演奏人员身穿彩衣,手击锣鼓,通过“抢摘金瓜”、“金龙戏水”、“风摆细浪”、“夜静摇铃”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二龙出水”、“八字扇面”、“一字长蛇”、“丹凤朝阳”等队形变幻,充分体现出云胜锣鼓的四大艺术特点:急如狂涛骇浪,缓若涓水长流,重似霹雷闪电,轻比夜阑摇铃。

  演奏中鼓点与锣声震天动地,音色醇厚,使人感到鼓曲刚柔相济、节奏欢快、轻重有秩、层次分明,锣鼓声急时宛如惊涛骇浪冲袭,缓时犹如汩汩溪泉细流;给人以赏心悦目之艺术享受。充分反映了塞上高原人民热情豪爽、雄浑剽悍、勤劳勇敢、奋发图强之乡土特色。(赵子灵)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