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核微雕技艺:核舟微雕在明清时期有“一舟十金”之说

2017-09-29 13:18:48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大余核微雕技艺.jpg

大余核微雕技艺

  中国小康网 核雕工艺的极致为核舟。明代学者魏学伊著《核舟记》,向世人介绍了明天启年间常熟艺人王毅雕刻创作的《苏东坡泛舟赤壁》,并使核舟雕刻成为独特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明、清时期,核舟风行于世,成为王室、官吏、商贾们的偏好之物,当时有“一舟十金”之说。然而,耗时费神的核舟微雕、微刻技术要求极高,其技术非常人可继承,故清康、乾盛世以后,精品核舟雕刻名家子弟绝大多数不愿习传核雕技艺,核雕工艺随着清政府的衰败而凋谢。

  十九世纪末,胡开价举家从原籍江西省上犹县搬迁到大余。胡开价少时在家,木工、泥匠、裁缝、碑刻、刻印章等都先后从师学艺,因悟性高,所学之艺样样精通,被时人称为“开价师傅”。移居大余后,发现该地盛产梅子,其核骨质饱满,且椭圆形状,便借助当时有钱人家胸饰物(或扇坠)之一的核舟模型,以伞骨、铁丝为原料制作刀具,试雕梅核饰物,并获得成功。其雕刻作品多以“十八罗汉”、“十二生肖”为主,但有时因人订购而雕刻梅核舟。“开价师傅”出名后,因其雕刻的梅核作品可接济家用,便传授梅核雕刻技艺给其子胡宗生。胡宗生在其父专雕梅核的基础上,拓宽了果核材料,并选取桃核、橄榄核作为“罗汉”“生肖”核舟的雕刻材料,其功力超越了上辈。同时,胡宗生将果核雕刻技艺传给了其子胡祝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江西大余民间工艺艺人胡润生追思父亲果核雕刻足迹,从碑刻、印治中受到启发,自制刀具,以梅核、桃核、橄榄核等果核为原材料,借助资料介绍,试雕核舟。经百余枚果核试验,1996年终于雕刻完成了第一枚精品核舟。核舟雕刻工艺极其繁杂,且费时耗力。其工艺流程为:选取果核——防腐浸泡——晾干——制胚——去(果)仁——定形——雕刻——刨光——上窗、上链——包装装盒。其中任何一环节出错,都会使作品成废品。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