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林生:我愿是客家文化大观园里的一棵“老柴蔸” 为她一直守候

2017-09-29 11:54:34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罗丽萍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在赣州大余县,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一个名字:“老柴蔸”,其创作的很多山歌民谣在大余县被广为传唱,编导的采茶戏《村长家的姑娘们》还曾登上中国剧院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献演……人们对他的作品耳熟能详,但熟悉“老柴蔸”本人黎林生的却不多。

  “老柴蔸”是客家方言里的一个词语,意为老树根。为护住大余客家文化的根,2012年起,黎林生从大余县采茶剧团退到二线,开始走访大余各个乡镇搜集客家山歌民谣,并自费20余万购买器材编曲推广。去年5月,他又来到大余县东门小学,在学校开办的客家童谣、山歌进校园课程免费任教……黎林生说:“我愿是客家文化大观园里的一棵‘老柴蔸’,为她一直守候。”

图片2.png

黎林生在东门小学教授客家童谣

  从小喜爱客家文化退居二线专注传承

  黎林生1966年出生于大余县青龙镇,是个土生土长的客家人。因为喜欢客家文化,黎林生从小就跟随村中的民间艺人学习客家曲艺。1985年,19岁的黎林生考入了大余县采茶剧团,学习民族管乐,此后一直留在剧团工作。

  2012年,为传播大余县“牡丹亭之乡”美名,时任大余县牡丹亭演艺公司董事长的黎林生带领创作了原乡版《牡丹亭还魂记》。该剧融合客家文化元素,以客家采茶戏的艺术表演形式,情景再现了动人的爱情故事。戏剧上演时在大余轰动一时,还在江西省的最高艺术殿堂一举夺得玉茗花优秀剧目奖。

  然而之后黎林生却决定:退居二线。因为会唱山歌的老艺人越来越少,愿意学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靠口口相传的大余客家山歌,鲜有文字记载,濒临消亡。从此,黎林生成了一名游走乡镇村落的采风者。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