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锣鼓:节奏明快威武雄壮 群众基础广泛

2018-09-13 11:47:5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威风锣鼓最早的名称为“锣鼓”,老百姓俗称“家伙”,是一种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打击乐器的合奏形式,由于它节奏明快,威武雄壮,无论是看还是听,都使人感到威武无比,所以也被称为“威风”。威风锣鼓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几乎村村都有自己的锣鼓队,都有自己的“锣鼓歌”。当地有民谚:“高兴不过娶媳妇,热闹不过敲锣鼓”。

  鼓的创造很有可能是远古人类感动于自然之声,如雷鸣、石滚、空洞物体的碰撞等,模仿其声音的洪大、威严、旷远。我国古代有“鼓法天,钟法地”的记载。1980年,襄汾县陶寺的一座大型墓葬中首次发现了鼍鼓,被誉为“中国第一鼓”,证明距今约4000多年锣鼓已经产生;在甲骨文中,也已经有了“鼓”字。春秋时期,鼓乐类名称开始散见于各类文史古籍的记载中,如“谏鼓、雷鼓”等等,说明鼓在当时已初具规模。

  威风锣鼓的起源与一个在民间流传了几千年的传说有关。说的是在距今4700多年的时候,有一天尧王访贤路经周府村(今洪洞县甘亭镇羊獬村)时,发现一只母羊在一片沙地上生下一个独角异兽,全身青毛的“怪物”——獬,生下3个小时后,就长成和母羊一样高。和尧王同行的主管行律的皋陶发现“此羊见斗则触不直,闻论则咋不正”,是一只神羊,于是将此羊牵回帮助断案。也恰恰在这时,尧王的妻子散宜分娩,生一女孩,起名女英,坠地能坐,三日能行,五日能言,满月能织,百日通晓天文地理。尧王认为此地是风水宝地,将此地更名为羊獬村,并把全家迁居于此。故有“羊生獬,羊獬村,尧王立世到如今”。

  尧王在历山访贤时遇到驾牛耕田的舜,在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后,认为舜符合当帝王的条件,将帝王的位置禅让给了他,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于他。从此娥皇、女英便以历山为婆家、羊獬为娘家,两个村的人从此也成了亲戚。羊獬村的人称娥皇、女英为“姑姑”,历山人称她们为“娘娘”。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娥皇、女英回娘家,农历四月二十八,娥皇、女英回婆家,两地群众就会敲锣打鼓迎接,以示威风。

  在接姑姑送娘娘的民俗活动中,威风锣鼓所打的曲牌都与所途经的22个村落有关,每停留一个地方就会敲打与此地发生的故事有关的曲牌。比如《风搅雪》,说的是有一年的三月初三,气温骤降,大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但接姑姑的人依然顶着寒风要到历山接姑姑。尧王深受感动,便做了这首曲,答谢大家的真情厚意,此曲只有羊獬人敲。比如《吃凉粉》曲牌多在路上行走或中途吃饭时表演,沿途队伍要在指定的几个村子集体休息吃饭,农历三月,村里没有很好的饭菜招待大家,大多是一些凉拌菜,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凉粉,能解除途中的疲劳和辛苦,该曲听起来如缕缕凉风拂面,使人顿生凉爽舒服之感。又如《笑回乡》曲牌形象地描绘了娥皇、女英在路上和乡亲们有说有笑的场面,此曲表达了大家的愉快心情。再如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汾河西边历山的队伍要到汾河东岸的羊獬村“接娘娘”。这天,羊獬村的队伍要到汾河东岸等候迎接,当历山的队伍来到河边时,两支队伍隔河相迎,敲锣鼓以示问候。羊獬村队伍面西演奏《西河滩》曲牌迎接“亲戚”,同时,历山队伍隔河面东演奏《东河沙》热情呼应。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