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秧歌:由汉族民歌和歌舞发展而成 演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2018-10-24 11:14:12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翎翾 字号:T|T

繁峙秧歌

省级批次:省级第一批

国家级批次:国家级第一批

(摘自山西文化云)

  繁峙秧歌戏是流行于山西晋北繁峙、应县、代县、原平一带的汉族戏曲剧种,由汉族民歌和歌舞发展而成。

  “秧歌”曲调于明万历年间传入繁峙的奋地和白马石一带(今属应县),当时只是一种在街头跑摊子演唱的广场艺术,群众称之为“玩艺儿”、“奋地秧歌”等。表演形式分为只扭不唱的“过街秧歌”、有扮相的“故事秧歌”、歌舞结合的“耍玩艺儿”以及男女问答对唱表演故事的“秧歌”四种。清道光年间,民间艺人张信、张代把各地流行的秧歌曲调、器乐曲牌收集起来加以改进,吸收其他剧种的唱腔并融合于“秧歌”之中,又改编、移植了大量剧目,将其搬上舞台,演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称其为繁峙秧歌戏,一直流传至今。

  繁峙秧歌戏唱腔结构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其中板腔体的基本板式有10种,曲牌体的“训调”有17种,另外还有器乐曲牌75个,小调若干。行当扮演,初期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后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增加了须生、青衣、老旦、老生、大花脸、彩旦等脚色。表演方面,繁峙秧歌注重唱功,几乎没有武打戏。唱词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道白原用繁峙方言,后受北路梆子的影响,多变为“蒲白”和繁峙方言结合使用,丑角仍然使用方言,保持其角色语言的特殊韵味。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