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营:边卖冰糖葫芦边写诗 走街串巷传递诗词文化

2018-08-09 15:14:3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在阜城县,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他是冰糖葫芦摊贩,走街串巷只为养家糊口;他也是一名诗词爱好者,吟唱生命歌颂生活,年过五旬笔耕不辍,他就是刘国营。

  今年58岁的刘国营是霞口镇汪志白庄村人,自2017年起,他加入阜城诗词学会,从此和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走街串巷之余,他用诗词讴歌生活、赞美家乡,还将自己创作的诗粘贴到糖葫芦售卖车上,让更多的人感受诗词的魅力,传播诗词文化。近日,记者跟随刘国营的独特韵脚,在现实和想象、字字句句段段的排列组合间,聆听他与诗词的美丽故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加入了县诗词学会

  “2006年以前,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刘国营说,年轻的时候,他的心里也曾住了一个诗词梦,但是彼时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创作诗词。

  “语文课上,每当听到老师讲解诗词,我都十分入迷,总希望讲课的时间能够无限延长。还记得老师曾经讲解过《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嫦娥和吴刚的故事,着迷太深,自己仿佛飞向了月宫……”也正是从那时起,刘国营悄悄爱上了诗词,他希望自己也能变成一位诗人,写出脍炙人口的好诗。然而,这个愿望并未能实现。高中毕业后,刘国营回家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自此,他对诗词的热爱只能默默放在心里。

  时光荏苒,转瞬间就来到了2006年。那一年,刘国营的大女儿出嫁,他也随着女儿搬迁到阜城县城居住。为了养家糊口,他走街串巷卖起了冰糖葫芦。“闲暇的时间多了,生意不忙的时候,我就在地上摆上几张桌子,摊开宣纸练练毛笔字、写写诗,也教教小孩子们写字。”刘国营回忆道,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17年7月的一个午后。

  那一天,刘国营下午在阜丰广场摆摊,因为人不多,他照例指导两个孩子练字。忽然,有人拍了他的肩膀一下,一个清晰的声音传来:“看你写的字不错,这首打油诗做得也不错,要不要加入我们诗社?”问话的是阜城诗词学会会长伊世余,他的问题令刘国营愣了片刻,思绪也被拉回到那个充盈着创作梦想的学生时代。回过神来的刘国营立即答复:“愿意!”

  小树林的切磋时光

  拉进了他与诗词的距离

  对于诗词,刘国营固然喜爱,但于创作来说,他却是个地道的门外汉。不懂格律、不善描写,该怎样写诗呢?这并没有难倒刘国营。“诗人刘章曾说过‘多读、多思、多悟’,这给了我启发。”每天无论多么忙碌,刘国营都会抽出时间来看书。熟识他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本来在摊子边忙碌的他会突然把尚未串好的糖葫芦搁在案板上,急匆匆地从口袋里掏出纸笔,写着什么;熬糖的间隙,他摇头晃脑地念叨着什么,间或在纸上写着什么……刘国营解释说,随身携带纸和笔,只为抓住那瞬间的灵感。

  “创作让我觉得精神充沛,不知不觉就沉迷其中,而诗词学会的聚会活动,则助我的‘创作功力’更加精进。”刘国营说,几乎每周,诗词学会的会员们都会在阜丰公园聚会,一起品读诗词、推敲改句,“我的第一首成品诗就是在大家的指导下‘出炉’的。”

  那是加入诗词学会的第一周聚会,刘国营怀揣着自己的第一首诗歌,忐忑不安地走进了公园的小树林。新诗甫一亮相,就引来了一片争论声:“第一句是不是改为沐春风比较好?沐字既应景,又贴切、生动。”“我们的公园说是桃源也不为过,所以最好能把它也点出来”……在大家逐字逐句地推敲帮助下,刘国营的《阜丰公园》改造成功:新城环保沐春风,阜丰公园郁葱葱。一花一草莫践踏,宜居宜住桃源中。这首诗格律严谨、主旨鲜明、简洁明快,被收录在当年出版的《阜城诗词》内。得益于小树林的推敲时光,刘国营一点点拉进了与诗词的距离。

  走街串巷传递诗词文化

  希望让更多人爱上诗词

  “诗词,丰富人们的表达,还有内心。哪怕被诵读很多遍,哪怕只是从遥远的记忆里被捡拾起来,但诗词里充斥的传统意蕴美,古人的修行和气节,都让人感到喜悦和温馨。”喜欢诗词的刘国营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的人认识诗词文化,爱上诗词。为此,刘国营将学会会员创作的诗歌打印出来,张贴在自己的车上,闲暇时,领着孩子们诵读。他还经常购买宣纸、毛笔等,组织孩子们练字,然后给大家普及诗词文化。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