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贫困人口有了温暖的家!

2019-12-30 09:21:02 来源:阜城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18日中午,在阜城县贫困人口集中医养中心,护工正在给居住在这里的失能特困人员配送午饭,饭菜的香味飘满了整个楼道,四喜丸子、大锅菜及两道炒菜,再加上馒头、包子和粥,真可谓美味又丰盛。来自码头镇回庄的杨东胜一边看着电视,一边从护工手里接过为他打好的午餐,激动地说:“住在这里快一年了,不仅天天有可口的饭菜,看病也不用发愁。再看看这环境,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真是舒心!”

           

金俊山给失能人员量血压

阜城县贫困人口集中医养中心成立于2018年10月,设有城区医养中心和古城医养中心,最多时共收住了农村失能特困人员100余人,目前有护工10名。今年50岁的杨东胜是最早入住城区医养中心的“业主”之一,3年前患上脑血栓。“原来没得病时,打打工还能养活自己,得了病就住进了养老院,费用全靠妹妹支持,但妹妹生活也不容易呀!如今住进医养中心,一分钱不用咱花,吃饭看病全由政府买单!”说起这些,他的幸福和激动之情又溢于言表。他回忆,贫困人口集中医养中心成立后,听说失能特困人员入住后不用自己花钱,而且还能吃得好住得好,想想以前自己在养老院每月还需要800元的费用,他心里不由犯开了嘀咕:“花钱的地方住着也就那样,这不花钱的地方还能更好?”住进来以后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疑虑根本就不存在。“在这里守着咱阜城县医院,护工用轮椅推着我就把检查做完了,还不用花钱,每天吃的药也有专人负责,对自己的病情一点都不用担心了!”

           

护士王丹丹正在配药

王丹丹是阜城县医院的护士,当天正值她在医养中心值班。“我们每周三、周五都要给住在这里的人量血压。”除了量血压,护士们还要为失能人员配好一天的药。她们仔细核对着每个人的药单,并将药放在贴有名字的小盒子内。“我们要把每人早、中、晚吃的药分别配好,并放在小药盒内,这样护工给他们喂起药来就一目了然。”有闹病的,就要请大夫来。金俊山是阜城县医院一名退休的主治医师,这天,他为一名拉肚子的失能人员听完诊,便为他进行了药物调整。“住在这里的都是失能和半失能人员,基本都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每天查房后,都会根据实际病情随时给他们调整药物。”

一些全失能人员,生活起居全部由护工来照顾。正值午餐时间,护工李丽丽正在给失能人员喂饭,这也是她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把馒头掰成小块,跟菜搅拌在一起,带骨头的肉也不能喂给他们。”说着,李丽丽小心翼翼地将饭菜喂到了卧床上的一名失能人员口中。“喂饭不能太快,不然容易呛着或噎着他们。”李丽丽干起活来手脚十分利索,喂完一名失能人员,她又来到另一名失能人员的床前,小心地将饭菜搅拌好,一丝不苟地喂了起来。“除了喂饭,还要给他们翻身、擦身子、洗衣服等等。他们的生活起居都是由我们护工来照顾。”有些失能人员由于长期卧床,身上长了褥疮,中心的护工每隔一天就要为他们换一次药。这天,在李丽丽的协助下,护工为一名躺在床上的失能人员顺利地换了药。

“我们中心收住的贫困失能人员从最初的18人发展到目前的58人,最多时达到了86人。”阜城县贫困人口集中医养中心主任孟宪昌介绍,住在这里的失能人员,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现在政府有如此好的政策,让这些贫困失能人员在这里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我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据了解,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些失能人员散居在农村,由于近亲属照料人员偏少、精力有限等原因,他们的日常生活标准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为切实维护保障好这部分人的日常生活,阜城县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推行“121”特困失能人员供养护理工作发展思路,即突出一个重心——“医养结合”,建设两个中心——两个集中护理示范点,提升一个比例——不断提升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护理比例。为妥善保障好农村特困失能人员基本生活,实现政策性兜底脱贫,该县将特困失能人员进行了摸底统计,推行“医养结合”供养护理模式,为失能特困人员建立起一个温暖的“家”,并在集中供养中心配备了医生、护士及护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护理和供养,有力保障和改善了他们的基本生活。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