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岩山的探幽

2019-05-27 08:00:00 来源:福清文明网 作者:福清新闻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福清市区东去10华里,有一山突兀,山上怪石峥嵘,迭成千姿百态的岩洞,此山便得名瑞岩山。

  瑞岩山奇石堆垛,林木叠翠,自然景观十分秀丽,人文景观更为丰富: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弥勒岩坐像;二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摩崖石刻;三是千年古刹瑞岩寺。

  车到瑞岩山麓,便见一百多级宽阔光洁的石级依山而筑,大肚坦露,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坐像,便在那石级尽处迎迓你。拾级而上,行不远是一六角经幢,上镌弘一法师手书的经文。经过经幢,再登三四十级石阶,便可与弥勒佛零距离了。

  弥勒佛坐像高6.4米、宽8.9米、厚8米,线条流畅,形态逼真。史载,宋宣和四年(1122年),团栾居士在瑞岩山南麓依山筑瑞岩寺,并在寺周植树辟路,游客渐多,遂成一遐迩闻名的风景区。元至正元年(1341年),瑞岩寺信众又集资在寺西垣外,依势利用一方天然岩石,前后耗时10年,才凿成这古代中国雕塑艺术的珍品、福建最大的摩崖造像。

  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驻兵海口平定倭乱。战余,他游览瑞岩山,见其岩壑多姿,风景殊美,决定利用“疆事之隙”,发动军士扩大浏览区,以造福后人。戚继光和军士先后开辟了大洞天、宜睡洞、归云洞等胜景,把游览范围扩大了一倍以上。戚继光还写了一篇《瑞岩开山记略》,刻石立碑于弥勒坐像左。《记略》写道:“寺之西垣外,有弥勒石像,高数丈,余兴剧时,每集众宾坐于肩、乳、手腕、足膝之上,分韵赋诗,间以歌儿鳞次高下,传觞而饮。”

  戚继光还把山南山北新开辟的景物命名为:蓬莱峰、醉仙岩、醒心亭、双龙洞、望阙台等。他还在望阙台赋诗云:“万里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乘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抒发了他驰骋疆场,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此诗被刻于望阙台旁,是瑞岩山摩崖石刻中的重要一方。

  戚继光对瑞岩山的开辟,为后世留下了一块绮丽的风景名胜区,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来。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叶向高也衷情于瑞岩山开辟,景区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佛窟岩、天章岩、大洞天、振衣台、桃花洞等37奇景。明著名诗人陈亮游瑞岩山时赞叹道:“安知穷海陬,有此佳山川。”

  宋至清代,文人墨客们在瑞岩山留下了许多摩崖题刻,成为瑞岩山的一大景观。

  岁月流逝,瑞岩山也一度沉寂,庙宇倾塌,荒草没径,游客罕至。改革开放,旅游兴业,瑞岩山人气渐旺。海口籍著名侨领、华人企业家林绍良捐资1300多万元,用于修复弥勒岩、瑞岩寺及周边景点,海口镇政府也给予倾力支持。如今,经过整修的瑞岩山风景区各项设施基本齐全,前来游览的客人络绎不绝。

  弥勒佛右后方,便是新修缮的瑞岩寺。庙宇依山而建,虽不宽敞,却布局合理,小巧玲珑。寺内有三个奇特之处。一是启功和赵朴初各题写“瑞岩寺”与“大雄宝殿”匾额,据说,两位大师的字同时出现于一个寺庙极为罕见,而赵朴老为“大雄宝殿”题名,全国绝无仅有;二是佛教庙宇规制独特,韦驮佛立于弥勒佛后,因瑞岩寺的弥勒佛巨大无朋,韦驮只好独处于山门内,据说,此举经佛教界高僧们商议后特许的;三是寺内可见几处岩石突出,匠人们雕上薄意山水、人物,顽石生辉,与佛像相映成趣,可见古代人就有生态意识,懂得保护山上的一石一木。

  出瑞岩寺,沿蹬道穿行于岩壑之间,摩崖石刻随处可见,宋、楷、篆、隶琳琅满目。

  愈行,石愈怪、洞愈深、景愈奇,令人流连忘返。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